我校党委书记、院长林戈尔与演职人员在北京音乐厅合影
我校党委书记、院长林戈尔、党委副书记侯钫与演职人员在国家大剧院合影
党委书记、院长林戈尔指导民乐团排练
党委书记、院长林戈尔接受《中国民乐》记者采访
四川音乐学院民乐团演奏林戈尔教授作曲的《藏区小景》
谭学胜、邓芳丽演唱《康定情歌》
谭学胜演唱《槐花几时开》
邓芳丽演唱《大河涨水浪沙洲》
陈万演唱《黄杨扁担》
陈辉演唱《太阳出来喜洋洋》
刘娟演唱《胡豆开花》
何娇演唱《小放风筝》
雍建军演唱《太阳出来喜洋洋》
任娟演唱《高高山下一条河》
张艳川演唱《望郎》
史倩演唱《石榴花开叶子青》
张宇演唱《布谷鸟儿咕咕叫》
著名歌唱家吴碧霞演唱《绣荷包》
中国音乐学院博士生周强演唱《秀才过沟》
中国音乐学院本科生演唱《采花》
中国音乐学院蓝峻、于涵演唱《高粱秆节节甜》
国家大剧院音乐厅座无虚席
北京音乐厅观众认真聆听
2016年7月14日和7月16日,我校在北京音乐厅和国家大剧院举办了“四川民歌专场音乐会”。本次演出由四川音乐学院党委书记、院长林戈尔教授率团,党委副书记侯钫及院办、宣传部、艺术处负责人和民族唱法的专业教师及民乐队师生一行40余人组成。音乐会筛选了18首极具四川传统特色的民歌作为演出曲目。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领导,教育部、文化部、部分高校领导和首都观众两场演出三千余人到场聆听了音乐会。我校“四川民歌专场音乐会”的举办,演唱了四川民歌,传递了四川乡情,激发了民族自信与爱国情怀,展示了川音优秀的办学实力。
音乐会在女声小合唱《采花》中拉开帷幕,张艳川、史倩、张宇唱出了四川采花调独有的风味,貌美如花的姑娘们挨个采来,不仅是“听”的盛宴更是“视”的享受。谭学胜与邓芳丽演唱的《康定情歌》,熟悉的旋律勾起观众心中阵阵回忆,仿佛跑马山上的自己,正是郎有情妹有意。由任娟演唱的《高高山下一条河》、陈辉、沈晶晶演唱的《高粱杆节节甜》、刘娟演唱的《胡豆花开》、雍建军、史倩演唱的《石榴花开叶子青》、张宇演唱的《布谷鸟咕咕叫》等歌曲节奏轻快、活泼,为观众勾勒出一幅幅四川风光,传递着四川人民热爱自然、勤奋劳作的精神状态。陈万演唱的《黄杨扁担》、何娇演唱的《小放风筝》、沈晶晶演唱的《妹儿多勤快》、张宇、张艳川演唱的四川版《绣荷包》、张艳川演唱的《望郎》等歌曲描绘四川人民日常生活,曲调时而高亢时而低沉、歌词时而热辣时而委婉、情意时而强烈时而委婉,丰富多姿、情真意切。其中,史倩演唱的《尖尖山》稍显沉重,展现了在解放前期,四川人民吃不饱穿不暖的困苦生活,与现在的幸福生活形成鲜明的对比,旨在歌颂共产党,歌颂新时代。邓芳丽演唱的四川民歌《大河涨水浪沙洲》描述了一个失恋女子对着大江呐喊心中的悲苦,真切感人。《槐花几时开》经过谭学胜的二度创作,故事情节更生动,将小女孩的小心思表现得淋漓尽致。音乐会运用了四川清音、重庆啰儿调等具有民族特色的表现技法,精彩地呈现了四川民歌的独特魅力与巴蜀风情。指挥陈涛很好地控制乐队与演唱者默契配合,乐队演奏家们倾心投入、乐曲处理到位,展现了高超的专业水平,营造出优美的演奏境界,获得阵阵掌声。
音乐会上,我校民族管弦乐团演奏了由我校党委书记兼院长、著名作曲家林戈尔创作的《藏区小景》、《节日欢歌》。《藏区小景》旋律极富藏族民族特色,热烈而朴实,使首都观众仿佛亲临美丽的香格里拉。《节日欢歌》旋律欢快,在音乐的沐浴下,人们欢聚一堂,气氛热烈,感情真挚,引人动情。
国家大剧院的演出由四川音乐学院与中国音乐学院联合举办,音乐会上除了主要由四川音乐学院老师们演唱地道的四川民歌外,中国音乐学院著名歌唱家吴碧霞、博士生周强、本科生蓝峻、于涵、李鑫、黄欣等也加盟演唱了《绣荷包》、《溜溜山歌》、《秀才过河》等四川民歌。
此次演出总领队、艺术总监林戈尔教授在接受《中国民乐》和《中国爱乐网》的记者采访时指出:“ 两场音乐会虽然展示的四川民歌数量有限,但也充分展现了我们四川民歌文化的丰富多彩。在我国浩如烟海的传统民歌中,诞生在‘天府之国’四川的民歌,只是中国民歌海洋中的一朵小小浪花。随着时代的前进各地民间歌曲己渗入了新的血液,深信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四川民歌定会放射出更加绚丽的光彩。通过对四川民歌的传唱,将进一步推广民族艺术,提高民族凝聚力,弘扬爱国精神。”
著名歌唱家李丹阳到北京音乐厅观看了我们的演出后高度赞扬川音办学成绩。首都观众们被两场演出深深打动,纷纷赞叹四川音乐学院师生们的演唱水平很高、技艺精湛,感谢四川音乐学院对传承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所做出的贡献!
地址:成都市新生路6号
邮编:610021
电话:028-85430202
传真:028-85430722
地址:3522集团的新网站
邮编:610500
电话:028-89390026
地址:资阳市雁江区资州大道777号
电话:028-83436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