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作曲家、全国政协常委、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中央音乐学院叶小纲教授与师生分享《大地之歌》的音乐创作经历
著名作曲家、中国音乐学院瞿小松教授以本人作曲作品《一颗心》的词与音乐为师生讲解作品意境
中国音乐美学学会会长、上海音乐学院韩锺恩教授作题为《音响诗原》的讲座
中国多民族文学研究会会长、四川大学徐新建教授作《无字传承诗与唱——多元中国的诗乐类型》主题讲座
上午场讲座由音乐学系主任甘绍成教授主持
下午场讲座由作曲系主任杨晓忠教授主持
师生认真听讲
由我校等单位共同主办的“音乐之都•诗歌之城”2016年首届成都国际音乐诗歌季之“诗乐论坛”于10月11日在校本部音乐厅举行。著名作曲家、中国音乐学院瞿小松教授,中国音乐美学学会会长、上海音乐学院韩锺恩教授,中国多民族文学研究会会长、四川大学徐新建教授,著名作曲家、全国政协常委、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中央音乐学院叶小钢教授分别作论坛主题讲座。上午场讲座由音乐学系主任甘绍成教授主持、下午场讲座由作曲系主任杨晓忠教授主持。四川大学、四川师范大学及我校师生代表近600人到场聆听。
著名作曲家、中国音乐学院瞿小松教授以本人作曲作品《一颗心》的词与音乐为主题,向师生讲解了该曲蕴含的哲学、佛学和宇宙人生的意境。他说,《一颗心》是以佛教慈悲与智慧合一而超越语义的声音精髓为基调。他对照歌词逐句解读其中蕴含的意义。瞿教授认为,诗意化的音乐创作需要找到适合自己的音乐语言,要用慈悲把心打开以进入更深的境界。作曲不是一个个音符磨出来的,而是自我情感的自然表达,艺术家要忠实于自己的感觉,首先要对自己诚实,才能将最真诚、最感人肺腑的作品带给大众。
中国音乐美学学会会长、上海音乐学院韩锺恩教授作题为《音响诗原》的讲座。他围绕音响诗人作为一个绝对存在如何在历史失踪并逻辑断裂处呈现这一主题,从艺术起源审美发生,音响诗原的绝对意义和肖邦音诗给出的美形美听美言美本三大方面进行了详细阐释。韩教授说,一个当代音乐家同时也应该是一个音乐学家,不仅需要通过美学的方式去组织艺术的声音,也需要通过思想的方式去想象自然的声音。他结合肖邦音乐进一步阐述诗意与绝对,艺术自在与美学自觉的同一,指出每个人在音乐中听到的都是自己。
中国多民族文学研究会会长、四川大学徐新建教授作《无字传承诗与唱——多元中国的诗乐类型》主题讲座。徐教授首先提出“音乐之本在于歌,歌之本在唱;人是会歌唱的动物,因为歌唱,所以成人”的观点。并引用中国传统音乐分类、传统宫廷音乐、传统文人音乐、民歌等,指出所有这一切的基础都在于“唱”,一旦离开了“唱”,则歌非歌、乐非乐,歌者消失,歌俗不见。徐教授还提出了诗乐人类学概念,认为歌唱是音乐之本,乐是无字的歌。诗是言说的心志,歌是咏唱的诗。基于此可以了解多元中国的诗乐传统,认识多民族世界的音乐和文学,并理解“能歌善舞”的人。
著名作曲家、全国政协常委、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中央音乐学院叶小纲教授在讲座上与师生分享了《大地之歌》的音乐创作经历。叶教授说:“创作《大地之歌》的初衷很朴素,是对马勒的《大地之歌》中演唱的德文诗使用的中国诗词作品进行还原,《大地之歌》更多地去表现一种进取精神,比如李白诗中的那种豪爽。作品中选择了《悲歌行》《宴陶家亭子》《效古秋夜长》《送别》等诗歌作为词,融合了中国传统音乐的特点和戏曲音乐的特点,使音乐与诗歌在意境、心理刻画、景物场景等方面融合。”随后还引用作品《临安七部》进一步讲解诗歌与音乐结合的声乐交响乐作品创作心得。针对专业学习,叶教授建议同学们要珍惜光阴,静下心来思考什么是真正的美好,用诗意盎然的东西来净化灵魂,摆正自己的位置,找到艺术的理想追求。
2016年首届成都国际音乐诗歌季活动是我校与成都市政府联手培植打造出的具有成都标志性的地域音乐品牌活动。学校凭借音乐等学科的优势竞争力,在历时一个半月的音乐诗歌季活动中主办了交响乐专场、中国古诗词吟诵音乐会、中国现当代诗歌配乐朗诵会、诗乐论坛、世界经典诗歌朗诵会和歌剧《薛涛》音乐会以及诗乐论坛等活动,为成都市打造“音乐之都•诗歌之城”贡献川音力量。
地址:成都市新生路6号
邮编:610021
电话:028-85430202
传真:028-85430722
地址:3522集团的新网站
邮编:610500
电话:028-89390026
地址:资阳市雁江区资州大道777号
电话:028-83436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