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音乐系师生作品在“2017北京国际电子音乐节”上成功展演并荣获佳绩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 2017/12/13 14:13:00
2017年第18届北京国际电子音乐节于10月24日至29日在北京中央音乐学院隆重举行,它是中国目前最具影响力的大型国际性现代音乐专业活动之一,同时也是亚洲乃至全球规格最高的电子音乐盛会之一。本次音乐节由9场不同演出样态的电子音乐会、12场电子音乐大师班讲座、电子音乐作曲比赛和北京国际电子音乐节【视听】主题论坛组成,其中包括电子音乐技术理论大师、Max/MSP软件的开发者Miller Puckette(米勒·普凯特)出席盛会并开展大师班讲座。
数字媒体艺术四川省重点实验室成员、电子音乐系沈忱教师的新作品《梦魇2》(多媒体电子音乐作品)入选本次音乐节,并在29日的闭幕式上成功展演。电子音乐系的学生作品在100多部征集作品初赛脱颖而出,最终共有8部作品入围决赛。经过为期4天的激烈角逐,得到了国际、国内电子音乐专家组成的评委团的充分肯定,最终摘得以下奖项:
一、B组(混合类电子音乐作品)
三等奖:
本科四年级学生 黄玥琳 作品:《惊蛰》指导教师:陆敏捷、张志亮
优秀奖:
本科三年级学生 张钧泓 作品:《闻笛》指导教师:范弘硕
研究生三年级学生 陈桐 作品:《卷耳》指导教师:胡晓
研究生三年级学生 杜林蓉 作品:《Fluctuating》指导教师:倪朝晖
二、C组(多媒体电子音乐作品)
三等奖:
本科二年级学生 罗尹堃 作品:《透明》指导教师:杨光、陆敏捷、范弘硕
优秀奖:
本科四年级学生 吴文钊 作品:《呓语》指导教师:赵天
三、D组(应用型电子音乐作品)
三等奖:
研究生三年级学生 王立川 作品 《Rise of an Empire》指导教师:倪朝晖
电子音乐系同学们能够在如此高规格的国际舞台上成功展演并摘取佳绩,不仅展示出了数字媒体艺术四川省重点实验室与电子音乐系的综合实力、进一步巩固了学术地位,更为中国电子音乐的发展和崛起充满了信心。最后,向参加展演老师、获奖同学和指导老师表示热烈祝贺!
展演作品简介:
《梦魇2》
《梦魇2》 作曲、视频设计:沈忱
简介:作品灵感来自于作者某天晚上在睡梦中遭遇到的“梦魇”——做了一场神奇的梦,就像好莱坞电影《Alice in Wonderland》里面的主人公Alice经历了一系列神秘的魔法旅行一般。作者醒来后立刻记录下灵感,录制了一些声音素材,包括钢琴、古钢琴、人声等,并通过计算机进行了声音设计和处理。本作品是梦魇的第二个版本,为此作者加入了视觉部分,以达到“音画结合”的目的,让听众在感受声音的同时,视觉方面也得到充分的刺激,从听觉和视觉来共同表现“梦魇”的恐惧力量。
入围作品简介:
A组(幻听类电子音乐作品)
《沌》 作曲:董金岱
简介:该作品为水,噪音而作,我们的生活中每天都要接触着水和各种噪音。作品主要素材来自于作者对水滴水流的声音采样和粉红噪音的处理。第一阶段作者利用录音笔录制水的各种形态,并通过对声音的采样进行编辑,挑选出进行创作的主要声音素材。第二阶段作者主要基于Cubase软件,配合EQ效果器 SoundGrain和SPEAR对声音素材进行一系列变形处理的实验,生成一系列的声音变形素材。第三阶段作者利用Cubase软件完成声音的拼贴和音乐参数包络的修改。作者通过对噪音的改变让噪音成为音乐中元素,并和水声的结合在一起,带来风雨的感受,来实现给听众呈现的画面感。
B组(混合类电子音乐作品)
《闻笛》 作曲:张钧泓
简介:“入夜思归切,笛声清更哀”—选自唐代诗人戎昱的《闻笛》,当作者读到这句话引发了作者许多感受和想法,于是各种想法促使作者使用中国传统乐器-竹笛完成了这部作品。作品的器乐部分是以十二平均律制写作而成,使用MAX/MSP中编写的程序实时处理现场乐器演奏的声音,通过变形、实时录音回放等手段,实现乐器声音和电子声音交相辉映,展现诗中的思乡之情。
《惊蛰》 作曲:黄玥琳
简介:作品灵感来源于中国24节气中的惊蛰。作品描述了惊蛰到来时万物开始复苏的景象。作品建立在声学乐器古筝的基础上,通过Pro tools对古筝进行采样,电子音乐创作语言进一步挖掘古筝的声音表现力,作品演奏以现场实时处理与电子音乐预制相结合方式呈现。作品结构为散,慢,快,散着四个部分;“散”和“慢”代表着蛰伏在土中的动物和淅淅沥沥的春雨;“快”描写了春雷乍动惊醒万物生灵的情景;“散”表现了春天到来万物复苏后一片祥和景象。
《卷耳》 作曲:陈桐
简介:“卷耳”出自诗经《国风·周南》。诗中用漫山遍野的卷耳象征淑女对远方君子的无尽思念。作品根据该诗表达的意境,通过优美婉转的长笛音色和Max/MSP程序实时处理,音响虚实结合。声学乐器演奏与电子音乐结合,表达数千年来人类不变的美好思念与情感。
《Fluctuating》作曲:杜林蓉
简介:波动起伏是一种常见的物质运动形式,各种形式的波都具有一定的周期性,世间万物的发展也是一样,周而复始、起落交替。作品采用序列作曲手法,并结合Max/Msp同原声乐器结合创作发展而成。
C组(多媒体电子音乐作品)
《透明》 作曲:罗尹堃
简介:为玻璃制品而写作的多媒体电子音乐。玻璃制品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小时候觉得玻璃是世界上最好看的东西,它透明,在阳光下闪闪发亮,不同的色彩。此作品想用特殊的记录方式,去保留那些珍贵的记忆,保存人生中一点一滴的美好。提交的作品版本为多媒体电子音乐,从视觉上表现了玻璃珠折射出的多彩世界,声音设计和视觉设计都表现出尾声与开头呼应。这部作品还有很多的不足,但创作的过程我已获益匪浅。
《呓语》 作曲:吴文钊
简介:声音材料在Max7 Intergra Live效果器处理加工。通过使用Delays、Reversal、Pitchshift等技术手法,通过手柄操作对声音材料进行音高、音值、音强和音色等要素的实时变化,来制作出与作品主旨相关联及其具有电子音乐语汇的“人声”。通过对这人声主体材料,去模仿梦中呓语的感觉。作者意图是通过实时控制对电子音乐内部各种要素有机地组织,来实现电子音乐所要给听众呈现的画面感。
D组(应用型电子音乐作品)
《Rise of an Empire》作曲:王立川
简介:此作品背景源于电影《300勇士:帝国崛起》,故事发生在公元前490年马拉松战役,强大的波斯帝国对雅典发动的战争。希腊的勇士们为了捍卫自由迎战波斯帝国大军。翻云吐雾,恶浪滔天,最残酷的杀戮在遥远的时代进行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