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北德克萨斯大学跨媒介电子音乐会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 2012/5/26 19:30:00
作品简介
康奈尔集——四首诗歌与计算机音乐(8:00)2010.12-2011.4
作曲:Joseph Klein
诗歌朗诵:Joseph Klein
作曲家在几年前的计算机音乐作品中用到了康奈尔大学英文教授、诗人Alice Fulton诗歌。2010年春天,她再次联系作曲家探讨了关于在“康奈尔创新写作计划”中,与诗歌艺术硕士二年级学生共同从事一个类似的项目。十几首诗歌作品呈交上来以供考虑,其中由四首诗歌(每首诗歌作者都不同)入选。这首计算机音乐作品使用了一系列的方法来选择、体现四首诗歌在内容和风格上的对比。
声音的处理受到诗文中具体内容的启发(例如,在Pityk诗歌部分用到汽车和狗的声音,Garcia诗歌部分用到鸟和雨水的声音)。某种情况下,诗歌朗诵也提供了声音素材(虽然在Atsitty诗歌中的计算机音乐部分是完全基于诗歌文本的朗诵,但是对于每个片段,这种直接利用朗诵作声音素材也仅限于某种程度。)虽然有打击乐——锣,与街道环境的连续性声音贯穿了Rogersd诗歌的部分,但是在多数情况下,这首作品中的计算机音乐部分是诗歌朗诵的提示。
作品《康奈尔集》受康奈尔大学英语系与创新写作项目的委约,2011年4月在康奈尔大学首演。
Die Demutsahne(4:00)2008.9-2008.10
作曲:Joseph Klein
吉他:Joseph Perez Mirandilla
该作品是小型独奏器乐作品系列中的第十首,这个作品系列基于保加利出生的英国裔澳大利亚小说家伊利亚斯.卡内提(Elias Canetti)(1905-1994) 在1974年撰写的文学作品《耳语证人》Der Ohrenzeuge: Fünfzig Charaktere ("Earwitness: Fifty Characters")而创作。卡内提与众不同的研究包含了诗歌的意象、独特洞察力,用不加掩饰的文字游戏来创造人类行为的五十个反讽范例。这套作品从1997年开始创作,灵感来自卡内提对人物生动、超现实的描写,包括了低音大提琴、小提琴、低音长笛、陶制笛、低音大管、玻璃碗琴、中音萨克斯、小号、打击乐、吉他以及低音萨克斯。
Die Demutsahne (5:00) 1997.8/2010.12
作曲:Joseph Klein
小提琴:赵嵩
该作品是小型独奏器乐作品系列中的第二首,这个作品系列基于保加利出生的英国裔澳大利亚小说家伊利亚斯.卡内提(Elias Canetti)(1905-1994) 在1974年撰写的文学作品《耳语证人》Der Ohrenzeuge: Fünfzig Charaktere ("Earwitness: Fifty Characters")而创作。卡内提与众不同的研究包含了诗歌的意象、独特洞察力,用不加掩饰的双关语来制造人类行为的五十个反讽范例。这套作品从1997年开始创作,灵感来自卡内提对人物生动、超现实的描写,包括了低音大提琴、小提琴、低音长笛、陶制笛、低音大管、玻璃碗琴、中音萨克斯、小号、打击乐、吉他以及低音萨克斯。
作品创作于1997年10月,由小提琴家Nagina Stovanova在2001年11月首演于保加利亚索非亚。
Ripped-Up Maps——为独奏乐器(即兴演奏)与计算机而作(8:00)1996/2011
作曲:Andrew May
小提琴:Andrew May
该作品是为乐器演奏者与计算机共同实现即兴演奏而提供的环境。通过相互的倾听和响应,演奏者和计算机制造了互动关系的一种约定循环。乐器独奏影响但不控制计算机的行为;然而独奏者不通过以现场采样来实现”配器”似的声部扩展,并以此控制计算机的声音。作品的标题与“映射”处理相关,“映射”即独奏者演奏提供的输入数据与输出之间的关系。映射发生在时间与结构的几个不同级别;最高级别是一套四种状态,计算机基于现场演奏自动地在这四种状态之间转换(通常是多变的)。自1996年创作并首演了这个作品,我已经修改了很多次程序,添加了一些新特征,对其虚拟化的“乐队”效果做了微调了。
Chant/Songe——为单簧管和计算机而作 (11:00) 2004
作曲:Andrew May
单簧管:孙震
该作品(作品名来自法语,意为“歌唱/梦想”,也是“歌谣”或歌曲形式的一种戏剧)是单簧管演奏者与自身梦境之间的二重唱。这个幻像化的二重唱以琴弦共振、印度坦普拉琴、手鼓(音响全部经过合成处理,所以它们的音律和音色可以被急剧地改变)。这个鬼魅般的组合跟随着单簧管演奏者,穿过各种加强的极端情绪,引入变形的、奇妙的单簧管声音。Chant/Songe创作于2003-2004年,与F.Gerard Errante密切合作,作品题献给他。“梦境”中的单簧管部分由99个短小的声音文件构成,通过录制并处理Gerry的独奏部分而获取。这首作品基于一个作曲家设计的、独特的乐谱跟随系统(第一个“预测性”乐谱跟随器),计算机在此系统中计算时间,并调整单簧管的节奏——并获知如果“乐谱”跟丢了,该如何处理。
Drill Wide Open(23:00)
作曲与视觉设计:David Sout 演奏:David Stout
该作品是一个将3D模拟、电子声音与视觉抽象整合到现场电影表演这种独特形式的多媒体音乐作品。作品受早期的模拟录像艺术、噪音音乐和现代视觉技术等多种跨领域的方法和多元化体裁影响。DWO是对美国西南部场景的音频/视频冥想。灵感源自德克萨斯西部广阔视野展望,新墨西哥充满生气的多变的雕塑景色,以及拉斯维加斯霓虹灯艺术的巧妙技法,视觉基调、几何形状以及调色板则是抽象表达。这块地方,经历了太阳、水与风千万年的雕琢,人们在城市、平原、沙漠、峡谷、山里建造家园, 保留下了神圣的本土文化。同时,强大的工业利益持续贪婪地扩张,通过蔓延的、有毒性的开发技术来获取所有可能的石油、天然气、化学铀以及其他的矿产。随着消费人群的增加,新的房产开发侵占了大片土地,从仅存的即将干涸的河流消耗掉珍贵的水资源。不计代价地、无尽地攫取物质资源,带来了大量生态和社会问题后果。实质上,我们可以看到人类在物质世界的改造力量与从物质世界统一性观点出发,设法保持与地球之间平衡与健康的关系,二者之间存在一个长期存在的、典型的矛盾。物质世界统一性观点以万物有灵论为代表。这两个观点的矛盾引导了DWO演出的戏剧性发展。
David Stout创作与表演DWO,作品利用了一个互动软件乐器,与艺术家兼程序设计师Cory Metcalf共同合作完成。这个系统将音频、视频、算法3D程序与动作感应装置界面结合,数学运算方式生成的视觉形式构成一个可选择的数据库,而表演者赋予了这个数据库以活力与生气。生成视觉形态的数据也被用来生成数字声音振荡器。同时发生的过程所带来的效果则是视觉形态看起来似乎制造了它们自己的声音。演出者通过一系列平行的信号处理方法来混合这些复合声音流,包括多种调制延迟、音高变化、环形调制、调整变形、反馈线路、振幅与保罗跟随、共振与共振峰滤波、声音碎片化等等。这种乐器化技术的独特性在于演出者操作虚拟的视觉对象,以“播放”或“捕捉”声音。这里“在空中的双手”姿态通过一个红外线接口来感应,这个红外线接口类似于泰勒明电子琴所具备的乐器操作方式和引人注目的功能。通过重组数字化折叠、3D视觉反馈、形态学挤压以及被打破的数据碎片,画面和音频-视频结构被持续地重构。
作曲家简介:
Joseph Klein,美国北德克萨斯大学音乐学院的作曲杰出教授,现担任作曲系主任。Klein于1962年出生于洛杉矶,1991年获得印第安纳大学作曲博士学位,1986年获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硕士学位,1984年获加州大学学士学位。他的作曲老师包括Harvey Sollberger,Claud Baker,Robert Erickson和Roger Reynolds。Klein的作品从独奏作品到大型乐队作品,包括器乐、声乐、电子音乐与跨媒体电子音乐作品。他的作品体现了分形几何与混沌理论,灵感常源于自然现象。目前的作品反映了从Franz Kafka到Alice Fulton所带来的文学影响,包括基于Elias Canetti文学作品而创作的一系列作品。Klein应邀为北美、欧洲和亚洲众多学术机构、演出团体、会议论坛以及音乐节作为特邀作曲家, 作品在世界各地广泛演出和传播。他的作品获得国家艺术基金、美国作曲家论坛/杰罗姆基金、美国音乐中心、阿姆斯特丹高德穆斯基金、ASCAP等组织表彰,被Innova, Centaur, Crystal, Mark著名唱片公司录制发行。
David Stout,美国北德克萨斯大学音乐学院作曲系教授。Stout是一个视觉艺术、声音艺术家,视觉方向研究者与演奏者。他曾获得新墨西哥新视觉艺术奖,Harvestworks交互媒体艺术奖,Sun Micor Systems杰出学术奖,年美国艺术家奖金提名,国际媒体艺术奖,WTN世界技术奖。他于1980年获得俄勒冈大学艺术与设计专业BFA学位,1985年获加州艺术研究所电影视频与音乐专业艺术硕士,其作品跨越了艺术与技术的多重领域,包括现场电影表演、视觉-舞蹈、实验电影与模拟、混合媒体装置、电子声学音乐作曲、声音艺术、大规模实时网络媒体艺术。他与Cory Metcalf合作设计的NoiseFold互动媒体项目在2006年摩洛哥卡莎布兰卡春季国际视觉艺术节进行了世界首演。他们的演出包括NESCO创新城市高层会议,纽约电子艺术节、维多利亚交互式未来等活动。Stout目前是Santa Fe Complex机构的主任,由他创立的iARTA中心(技术与艺术的前沿研究),致力于团队合作研究,培养跨学科教育培养复合型人才。
Andrew May,美国北德克萨斯大学音乐学院副教授,实验音乐与跨媒体艺术中心主任,教授作曲和计算机音乐,其作品在日本、韩国、新加坡、希腊、瑞士、德国、英国、美国广泛上演。May生于芝加哥,获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学院博士学位,获加州艺术研究中心作曲与小提琴演奏艺术硕士双学位,获耶鲁大学学士学位。May的作品包括交响乐、合唱、管乐以及其他类型,擅长创作现场计算机实时互动音乐;其计算机音乐创作成果在SEAMUS国家年会、国际计算机音乐年会、第三届实验艺术节、斯卡伯勒电子声学会议发表或演出。May为EAR组织、Sonor、Canto Battuto、芝加哥第三教堂乐团、耶鲁巴赫社会交响乐团以及著名演奏家创作作品,曾得到美国音乐中心、科罗拉多大学研究与创新性工作中心以及多个作品委约。May也是一个小提琴演奏家、即兴演奏者与指挥,在德国、瑞士和美国演出。May合作创立了“原子钟音乐项目”,曾担任国际计算机音乐协会美国地区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