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京参加第二届北京胡琴艺术节心得体会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 2015/4/7 9:10:00
由中央音乐学院主办的第二届北京胡琴艺术节在十一月十九号至二十二号在北京隆重举办,我作为四川音乐学院的青年教师赴北京观摩学习,参加了地方戏曲主胡展演、赵寒阳教授和田再励教授的学术讲座、乔建中和张伯瑜的学术讲座并且观看了题为《倾听》《共鸣》《继承与创新》《心香》《汇聚》《希望与未来》《交融》等一系列音乐会。心得体会有以下几点:
一、音乐学院教学应多从民族民间挖掘汲取营养,尤其是二胡的教学更应是如此,二胡是我们本民族的乐器,传统和民间的素材和音乐表现形式是我们的根。此次艺术节在讲座中介绍了秦腔、郿鄠、碗碗腔的主胡,越剧主胡以及二人台的四胡,作为学习胡琴艺术的师生这是非常重要的一次完善知识架构和审美填充。地方与民间戏曲主胡的演奏手法和韵味可以给我们的演奏带来非常多的启发与借鉴。在完成具有地方风格性作品时手法更多,韵味更地道。
二、音乐学院是集民乐系、作曲系等等不同专业但又可以互相吸收营养的综合的大学平台。各自系如果闭门造车就会视野受限,进步进取不足。这次音乐会上出现了大量的新作品,并且有很多是在校作曲专业学生的作品,其中不乏精品。这就说明民族音乐民族乐器要想发展就需要多多得到姊妹学科的支持,或是说与姊妹学科共同进步。多多鼓励作曲专业为民族乐器写作品,这样既可以提高民族乐器的表现空间又可以促进作曲专业学生更好的了解民族乐器的配器法以及乐器特性。
三、观看了题为《希望与未来》各院校优秀学生汇报音乐会后,深感胡琴在技术方面的提升与进步真的是日新月异,进步神速。二胡在大量借鉴西方小提琴演奏技术技法后,对手指速度和快速换把跳把的精准程度已经完全不逊于西方任何乐器,现在摆在负责我们音乐学院胡琴演奏教学老师专家面前的是如何系统的归纳总结我们胡琴演奏技法进阶的系统教材,如像钢琴教学的小汤姆森,拜尔,599,740,849,299.之类。使学习胡琴演奏的专业学生可以普世的受到系统科学的训练而不是靠天才与自然机能维系的精英训练。
四、在全面重视技术的大环境大背景下,如何可以在保证良好的技术储备后进行对音乐对“艺”的追求也是我们青年教师应该考虑的问题,因为我们毕竟是音乐学院而不是技术学校。所以我们应时刻保持正确的审美价值以及鉴定自信的对待我们对音乐的初衷而不受大环境的影响也是我在北京这段实际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