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由艺术学理论与管理学院党总支主办的党史教育讲座在腾讯会议室召开,此次党史学习讲座邀请到四川大学艺术学院美术学系、硕士生导师赵成清副教授,讲座主题为《领略红色经典,重温辉煌历程》,通过十七年主题性美术创作为中心的研究阐释出音乐元素与图像叙事的构建。本次线上讲座由我院党总支书记、执行院长赵崇华教授主持。
赵成清副教授首先引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华传统文化的讲话精神,提出中华文化的核心是礼乐文化,从而深化音乐元素在艺术创作中的重要性。他从宫廷趣味中的音乐图像、宗教信仰下的音乐图像、文人话语中的音乐图像三个维度带领大家回顾分析了中国古代绘画作品中乐器演奏的场景以及音乐元素的运用,提出了“观图辨乐”的可行性思考,并为新中国成立后主题美术创作同古代美术作品的音乐图像转译埋下伏笔。
赵成清副教授提出,十七年主题性美术创作中的大致的音乐图像分为三个主题:开路、和合、憧憬。在“开路”主题中,军乐队出行场面承担着中国共产党开路先锋的作用,无论是董希文的《开国大典》、《北平入城式》,还是叶浅予的《北平解放》、张碧梧的《志愿军凯旋回国》等作品,都做到了图像与声音相称相和,共同成为新中国宏大气象与国家形象的表征。同时,这些作品与古代《朝元仙仗图》等绘画作品所承载的意义不同,而是刻画了一个解放之路、胜利之路、复兴之路,乐队与出行承载着胜利的记忆,折射出对社会主义开路先锋——中国共产党的赞颂,表达了对新时代祖国发展的赞歌和憧憬。在“和合”主题中,唢呐、钹鼓与民族乐舞等音乐元素构筑出不同的图景,唢呐、钹鼓等乐器意象营造出劳动人民薪火相传、同欢共乐、庆祝胜利的喜悦氛围,少数民族乐舞形式在美术图像中也得到生动展现,突出了民族团结这一政治主题,象征着中华民族充满凝聚力的和合之声,彰显了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这一重大题材。在“憧憬”主题中,画家对军号、横笛等音乐图像的刻画赋以特殊的符号功用,起到了向心、聚合、号召、鼓舞的意义,唤起了对军旅生活和革命历史的追忆,对后世起到引领、激励的榜样作用,就像杭鸣时创作的《继承革命传统,做红色接班人》以潘鹤的雕塑《艰苦岁月》作为背景寓意了新一代接班人承前启后,忆苦思甜,肩负起弘扬革命传统、接续奋斗使命的历史重任。
最后,赵成清副教授提到,音乐、舞蹈、美术、戏剧、书法等艺术之间是相通互联的,艺术元素有更多的可能性。如同今天谈到的音乐图像,从董希文1953年创作的《开国大典》到杭鸣时1964年创作的《继承革命传统,做红色接班人》,艺术家们对音乐图像的表现赋予了这一古老的主题以新的时代内涵。音乐图像摆脱形式、宗教、宫廷、文人的话语束缚,转为政治宣传之用、表现繁荣图景、追忆革命历史、彰显民族团结以及人民的象征。对音乐图像的介入与延伸也伴随着新中国美术创作的发展,成为主题性美术创作的一个缩影。
地址:成都市新生路6号
邮编:610021
电话:028-85430202
传真:028-85430722
地址:3522集团的新网站
邮编:610500
电话:028-89390026
地址:资阳市雁江区资州大道777号
电话:028-83436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