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艺术科学规划项目评审专家、南京艺术学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常务副主编、博士生导师钱建明教授向川音师生作题目为《民族音乐学“本土化”的语境与历程》的演讲。四川音乐学院王光祈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音乐学系吕畅副教授担任主持。
讲座分别从历史问题、文化身份、跨界共享三个方面,阐述了民族音乐学“本土化”的语境与历程。
钱建明教授首先从上世纪80年代“首届民族音乐学学术讨论会”在南京艺术学院的成功召开谈起,指出了此次会议在民族音乐学学科性质、研究对象、方法等理论探索和社会实践在中国音乐文化发展中的地位和影响。接着钱建明教授从“比较音乐学”、新音乐运动两方面梳理了民族音乐学“本土化”的历史进程。钱老师认为作为“新音乐”理论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比较音乐学”及其“本土化”实践对于20世纪中国音乐文化的初始影响是复杂而又深远的,其广义作用在于不仅显示了中西方音乐形态构成的现实差异性,更为中国音乐现代化道路上该学科理论与传统音乐文化研究的学术交叉开启了特有的社会视野。
在文化身份层面,钱建明教授从理论维度与学术转型两个方面,对中国民族音乐学的多维度理论立场和研究方法进行论述。钱老师认为,民族音乐学学术转型所表现的理论特质不尽相同:一方面,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与当代音乐创作表演之形态分析、文化认知等的本体内容和学理探究交替进行、相互穿插;另一方面,学界从民族感情、政治倾向走向国际化理想思考的学术研究和学科建设的文化身份迅速转换,为中国音乐学学科建设融入“世界民族音乐大家庭”,彰显思想前瞻、学科成熟的自身学科理论体系作出积极铺垫。
在国家认同与学科反思问题上,钱建明教授从“认同与共享”、“族群与族性”两个维度展开分析,认为包括民族音乐学“本土化”在内的中国音乐学理论研究,已然在“阿德勒体系”基础上,关注到音乐事象研究的“话语”、“身份”、“行为”、“生态”等多维性文化背景,其学术观念和研究方法,不仅具备了民族音乐学学科视野,而且预示着这一学科理论建构所蕴藏的“新音乐学”学术景观。从这个角度看,民族音乐学称谓及研究视野的另一表述——“音乐人类学”,也反映出这种倾向。
最后钱建明教授提出,“南京会议”以来,民族音乐学“本土化”又经历了三十五年,中国民族音乐学学科理论建构之相对独立的知识体系和学术定位还面临不少现实问题,有些困惑与难题甚至还要延续较长的时间。作为音乐学领域最具“跨界”活力的分支学科之一,我们是谁?我们在哪里?我们将去往何方?这样的学术思考,还将伴随中国民族音乐学学科理论建构未来发展的不同阶段
讲座最后,吕畅副教授作学术总结。吕老师说,本场讲座,钱建明教授作为民族音乐学学科本土化的局内人,站在更为宏观的视角俯视这一学科几十年来走过的历史进程,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梳理与反思。民族音乐学在40年前重新进入中国音乐学学术视野,为中国音乐学界打开了一条陌生而又熟悉的赛道。这条赛道在20世纪初由王光祈先生打开,但在特殊历史时期又被关闭。经过近几十年的探索与沉淀,中国民族音乐学的学科的本土化的过程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这一阶段反映了民族音乐学在本土化过程中的两个转型。第一,是中国化的过程。第二,完成中国化之后所面临的新的历史任务和历史使命。在习近平总书记“四个自信”理论的时代背景下,用中国音乐学术话语讲述中国音乐学术故事,是民族音乐学当下发展的一个新的历史机遇,同时也相信这个学科会有更加美好的明天。
地址:成都市新生路6号
邮编:610021
电话:028-85430202
传真:028-85430722
地址:3522集团的新网站
邮编:610500
电话:028-89390026
地址:资阳市雁江区资州大道777号
电话:028-83436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