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芳不自赏——听“刘晶中阮音乐会”有感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 2011/12/19 16:04:00
总是读到关于阮的介绍,却从未真正了解阮,总是在合奏里看到阮的身影,却从未真正识得阮音。2011年11月16日晚,“刘晶中阮音乐会”在四川音乐学院星海音乐厅举行,笔者有幸听到了这场精彩的音乐会。
一、阮巷久芜沉 ,非琴不是筝
在没有听到这场音乐会之前,笔者也同大多数人一样,认为阮在大多数情况下是一件伴奏乐器,殊不知,它也是一件极具表现力的独奏乐器,近年来有很多优秀的独奏曲和合奏曲。它的音色甜美,中音和低音的音域宽广,轮指和扫弦的时候让笔者想到琵琶,揉弦的时候又给笔者或琴或筝的错觉。
《火把节之夜》原是琵琶独奏曲,八十年代被移植改编为中阮独奏曲后,广为流传,至今已成为中阮的传统代表作品之一,而本次音乐会加入大阮伴奏,是为首次尝试。乐曲描述了彝族人民庆祝火把节的情景,婉转动听的主题,犹如青年们的绵绵私语,热情奔放的节奏,让笔者仿佛看到了一群少年在篝火旁载歌载舞,刚劲有力的扫弦,表现了人们狂欢的场景。此曲中的摇指和扫弦很容易让笔者想到了琵琶,但是同为独奏曲,阮的音色比琵琶要明亮,整体旋律比琵琶连贯,实为改编的上乘之作。
《睡莲》是一首民族器乐合奏,乐曲表现了睡莲避烈日而“睡”,含苞待放,迎晚霞而开,秀丽典雅之美。阮的揉弦婉转动听,让笔者领会到了白居易先生“非琴不是筝”这句诗的真谛,而筝、二胡以及笙的伴奏,增添了乐曲的色彩。
二、时移音律改,古调何人知
阮咸,作为中国古老的民族弹拨乐器,在中国音乐史上却没有一首阮独奏曲流传至今,实属遗憾。那些晋代古韵,我们只能从古人留下的蛛丝马迹中寻找却无法诠释,而现代曲风与阮的结合却带给人不同的惊喜。
一曲《终南古韵》让笔者想起古琴的那种旷古悠远,作曲者也试图表达中国古代作曲技法中的那种悠闲、豁达的意蕴,整首曲子节奏自由,曲调平和宁静,而刘晶也将曲中静谧,空灵的感觉表达得淋漓尽致,让人仿佛身在终南山的松树下俯瞰着山中云雾缭绕的美丽景色,当年阮咸在竹林中弹奏的是否也是这样一曲?
晋韵已然无法追溯,而加入了钢琴伴奏的《雨后庭院》给人一种新世纪音乐的感觉,这是一首能让人勾起无限回忆的曲子,也将笔者对于“钢琴是否会与阮的音色格格不入”的念头打消,钢琴的音色清脆,用来模仿淅淅沥沥的小雨,而中阮较为清丽的主旋律很容易就让人想起了那些生活中的美好回忆。在一个夏日的午后,泡上一壶好茶,看着屋外被雨洗礼的庭院,听着这样的曲子,实属舒适惬意之事。
三、孤芳不自赏,一曲觅知音
就算是作为民族器乐合奏中的阮,一直被人们认为是可有可无,但是这种情况在刘星先生的阮独奏曲《孤芳自赏》、协奏曲《云南回忆》出现以后被打破,阮的定弦和演奏法得到了统一,大幅提升了阮在民族乐器中的地位。
这次刘晶演奏的是《云南回忆》的第三乐章,此曲大量运用了和声、复调等西方作曲技法,强劲复杂的节奏、短促的休止符加上大篇幅的十六分音符,演奏起来颇有难度,此次音乐会中演奏的版本虽然没有原曲中锣鼓等敲击乐器,但是钢琴的加入与阮相得益彰,特别是同时演奏短促的十六分音符来表现惊心动魄的场面,十分精彩,也不得不让人赞叹演奏者技艺的精湛。
音乐会打头阵的曲目是《孤芳自赏》。它是目前中阮独奏曲中最高难度的作品之一,也是音乐大师刘星先生的经典代表作之一,刘晶也正是以此曲在目前阮专业最高级别比赛“2010首届阮北京邀请赛”决赛中一举摘得金奖。音乐由一串近似散板的重复与模进开始,句末的和弦加上切分音,表现出的疑惑又有些孤独的氛围,紧紧抓住了听众的耳朵,让笔者好似看到一位怀才不遇者的迷惘。整首乐曲让笔者觉得似乎与琴曲《酒狂》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也许作曲者写作的时候也是有着一种孤独并且怀才不遇的感觉?它时而切分时而密集的节奏,又让笔者想到吉他,不得不提在刘星先生的很多作品中,民族乐器与西方乐器擦出了奇妙的火花。阮乐也许现在发展得不如其他乐器,但是有这样好的作曲家和演奏者,孤芳若不自赏,终会觅得知音。
纵观整场音乐会的曲目,有的温柔恬静,有的欢快热烈,但是笔者认为,《破阵子》一曲没有达到它试图“锦上添花”的效果。根据曲目介绍,作曲者意在借辛弃疾的诗向祖先学习“中国式”作曲法,但恕笔者驽钝,没有从中感觉到中国风,只有毫无旋律感的“西式”音符排列,倒让人有一种“醉里挑灯看剑”似的云里雾里。
这场音乐会总体来说,大醇小疵。曲目编排恰当,演奏者技艺精湛,让笔者沉浸在那些优美的旋律中,相信大多数听众和笔者所见略同,重新认识了这件既古老又现代的乐器——阮。
指导教师:甘绍成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