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格拉姆国立音乐创研中心“长笛——打击乐多媒体交互式电子音乐”专场音乐成功举办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 2011/11/3 11:51:00
2011年10月31日晚,法国格拉姆国立音乐创研中心在四川音乐学院星海音乐厅举办了“长笛——打击乐多媒体交互式电子音乐会”。2011年秋季,创研中心在中国开始他们的新一轮音乐巡回演出,本场音乐会是此次巡回演出的第三站。
首先,作曲系主任宋名筑教授代表师生们致辞,欢迎法国格拉姆国立音乐创研中心到访川音,并介绍了这支领导世界电子音乐创作的先锋。
美国作曲家Jeffrey Stolet教授应邀为本场音乐会的特邀嘉宾,他为师生们带来了交互式电子音乐新作品《阿瓜迪莉娅的亨德里克斯》——为Kyma于iPad控制器而作,其灵感来自美国传奇性的吉他手Jimi Hendrix。
青年作曲家陶钰女士代表法国格拉姆国立音乐创研中心感谢作曲系、录音合成与计算机音乐实验室、现代器乐系、外事处的大力支持与热情接待,她随后介绍了以下五首作品。
法国的演奏家Fabriee Junger演奏了西班牙作曲家Vincent Raphael Carinola为长笛而作的作品《Oracle》,表现出长笛的现代演奏技巧和对高难度作品的驾驭能力。
打击乐演奏家杨怡萍带来了《For One——为鼓、视频与电子音乐而作》,这个作品构思了演奏者与另一个虚拟演奏者之间的对话。后者是一个被“扩大化”的打击乐演奏者,其“演奏”的乐器也大多来自电子装置设备。有时在自然声学乐器声部也用到了电子化处理。作曲家有意地限制了打击乐件数,主要由军鼓来担当,且用到了鼓棒或鼓刷。作品的立意基于固定节奏型脉冲,几种节奏模式常以电声出现,有时也被短暂的临时紧缩或扩展。这个结构可能以不可预知的方式,被电子元素打断,这些结构来自电子乐器、虚拟电子乐器或纯粹的电子音色。
在音乐会下半场上演了法国格拉姆中心2011年的新作品,其中有两位中国作曲家的作品。姚恒路为长笛打击乐而作的《闻笛》,展示出不同的生活场景:活跃的生活律动、静谧的观察着山脉与河流、普通生活中奔忙的脚步、平静地思考和展望,竞争式的回响与对话。
杨怡萍与法国作曲家James Giroudon共同创作的为打击乐和交互式多媒体电子音乐作品《自动回音,透明》则将舞蹈肢体结合到电子音乐写作中。打击乐演奏家杨怡萍在该作品中担任了舞蹈表演,表演者的手势与动作影响声音的触发。作品还参考了题为《自动回音》的一位打击乐独奏家的巡演作品,并重新利用了他的一些声音材料。
陶钰为打击乐,长笛和8个扬声器而作的《龙卷风》,将所有打击乐器分为了六组,并将它们置于打击乐演奏者周围。所有打击乐器的选择都由演奏者自行斟酌决定,这些乐器不仅用手进行演奏,还利用脚来演奏,从而给予作品一个与众不同的特点。脚步的表演利用六组乐器之间的位置来进行。身体的运动相当于一个乐谱,被看成一个舞蹈设计的变体,一个由音乐本身产生的舞蹈设计。长笛在这部作品中的重要性也许处在第二的位置,作曲家和长笛演奏家对长笛本身做出的一个改动,这会使人们得以见证一个十分珍贵的新音色。新的音色充当一种对人声的模仿,而且为这部作品添加又一与众不同的特色。同样有趣的是长笛内部设置有特殊的灯光系统,它通过长笛按键上的指法变换创造出视觉的、灯光秀般的效果。电子音乐的部分是为8个声道而写,并与舞台上的乐器形成对比。
音乐会圆满成功,并得到了在场所有观众的热情反响与好评。此次法国格拉姆创研中心来访我院,为教师与学生带来融合音乐科技与现代媒体技术的电子音乐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