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之韵”—成都当代音乐节音乐会之四川音乐学院交响乐团与荷兰室内乐团联袂音乐会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 2012/10/25 15:22:00
2012年10月17日晚20时,一场由四川音乐学院交响乐团与荷兰室内乐团联袂演出的大型管弦乐新作品音乐会在我院大音乐厅成功举行。这场音乐会由特约指挥家乌尔里希•波尔和阎惠昌担任指挥,演出了我院作曲系杨新民教授的《残春》(Remains Anamnesis)、敖昌群教授的《大凉山随想》(Ta-liang Mountains Capriccio)、胡晓教授的《鼓之韵》——为独奏打击乐与交响乐队(Drum Rhyme-for Percussion Solo and Symphony Orchestra)、青年教师胡小鸥的《一千座佛的石窟》——为大乐队而作(The Cave of Thousand Buddhas),以及邹向平教授的《剑韵》——为杜甫诗意而作-献给伟大的诗人与卓越的舞者(Sounds of Dagger-for the Poetry of DUFU)。
开场曲目是杨新民教授的《残春》。该作品通过拮取作者记忆中风格迥异的音响碎片渗透、衍变和发展,使其互相碰撞的同时又交织融汇成整体乐章。作品呈现出大气磅礴的音乐风格,并表现出大千世界万物生灵自身外在的物质形态及内在的精神气质所蕴含的残缺美。第二首作品是敖昌群教授的《大凉山随想》,由香港中乐团艺术总监兼首席指挥阎惠昌执棒演出。该曲以四川凉山彝族的少数民族音调为素材,结合运用新的作曲思维创作而成。作品分为三个乐章:Ⅰ.月琴调;Ⅱ.阿惹妞;Ⅲ.口弦调,展现了彝族人民热情、豪迈的性格特点,表达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对爱情的赞美、对未来的信心与憧憬。
下半场的第一首是胡晓教授的《鼓之韵》——为独奏打击乐与交响乐队而作,由现代器乐系青年教师白海川担任打击乐独奏。作品采用泛自然音阶的材料组合,以流畅、自然的音乐语境,在充满活力的节奏形态和富于变化的音响关系中,形成了一种清新而具有张力的音乐意境。胡小鸥的《一千座佛的石窟》为大乐队而作,是作曲家有感于参观美国大都会博物馆和美国密苏里堪萨斯尼尔森博物馆中国馆而作。作曲家面对着异国他乡的博物馆中呈现的美轮美奂的中国艺术品,情感上受到了猛烈的冲击。宏大而流畅的音乐,不仅让人联想起敦煌、龙门、大足的一座座佛像,更多的是对历史的反思。压轴上演的是邹向平教授的《剑韵》为杜甫诗意而作——献给伟大的诗人与卓越的舞者。作品灵感来自于唐代诗人杜甫的七言诗《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并序》一诗,仿佛再现了诗中大娘英姿飒爽的刚劲剑舞,剑器银光闪烁,舞姿出神入化,场面惊心动魄。
整场音乐会的作品既展现出极具个性的现代风格,也拥有承袭传统、回归自然的共性。作曲家用高超的作曲技巧表现深厚的人文修养,作品散发出出前所未有的感染力。四川音乐学院交响乐团与荷兰室内乐团的联袂演出也相当精彩,乐团成员不仅个人演奏能力高超,同时具有很强的协作与配合能力。他们对作品的处理细致入微,对风格的把握精准到位,为音乐的二度创作做了最好的诠释。演出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音乐会在鲜花与经久不息的掌声中落下帷幕。
周姝 报道
高畅 扈滨 组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