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四川音乐学院作曲与作曲理论系列学术活动 中国歌剧赏析——林戈尔教授讲座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 2017/11/2 10:01:00
2017年10月26日,四川音乐学院作曲与作曲理论系列学术活动暨舞台艺术音乐创作教学论坛的第九场讲座在梧桐楼三楼学术报告厅举行,本场学术讲座由四川音乐学院院长林戈尔教授主讲,题为:“中国歌剧赏析”。首先由四川音乐学院作曲系主任杨晓忠教授简要介绍了林戈尔教授。林戈尔教授是四川音乐学院博士生导师,国家一级作曲家,国家二级教授,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并获得国务院特殊专家津贴,他共创作了各种体裁的音乐作品千余部,主要作品包括音乐会歌剧《娥加美》、民族歌舞剧《九寨仙踪》、歌剧《苏武》、民族歌剧《薛涛》、《卓文君》、《杜十娘》、管弦乐套曲《风花雪月》、民族器乐曲《节日欢歌》等,此外,还出版了大量的指挥专业、作曲专业、歌剧研究、艺术教育等领域的学术专著与论文。
在本次讲座中,林戈尔教授主要从“中国歌剧概念、历史与现状”、“中国歌剧创演体系总论”、“中国歌剧创演体系分论”、“中国歌剧审美与作品赏析”这四个专题为我们进行了系统的讲解。在“中国歌剧概念、历史与现状”的专题中,主要包括歌剧定义、中国歌剧的发展轨迹、中国歌剧生存现状和发展战略、中国歌剧院团、专业组织与活动和中国歌剧名家介绍五个部分。林戈尔教授首先提及到歌剧的定义,其中涵盖了西方歌剧、中国歌剧、中国歌剧与西方歌剧的区别三个方面。歌剧主要以歌唱来推动剧情发展,是融音乐、文学、戏剧、表演、舞蹈等为一体的综合舞台艺术。中国歌剧是引入和学习西方歌剧并与传统文化艺术如中国戏曲、民间歌舞高度融合而成的综合舞台表演形式。而两者的区别在于:1.中国歌剧在音乐戏剧上有着与西洋歌剧不同的风味;2.我们虽借鉴了西方歌剧的形式,却走着与西方歌剧完全不同的道路;3.我们在借鉴西方歌剧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艺术特色。其次,林戈尔教授通过大量音乐作品为我们讲述了中国歌剧的三个发展轨迹,包括初创时期(1919-1949)如《小小画家》、《扬子江暴风雨》、《夫妻识字》等;发展时期(1949-1979)如《星星之火》、《洪湖赤卫队》、《刘三姐》等;革新时期(1979至今)如《原野》、《狂人日记》、《木兰诗篇》等,在讲述中,他幽默风趣的谈话风格,使讲座现场气氛十分轻松与活跃。然后,林戈尔教授对中国歌剧生存现状和发展战略、中国歌剧院团专业组织与活动也做了简要说明,最后还重点介绍了为我国歌剧发展做出重大的贡献的中国歌剧名家,包括冼星海、聂耳、田汉、曹禺、王光祈、吴祖光、阎肃、马可、郭兰英等等,整个学术讲座热烈而有序的进行。
在“中国歌剧创演体系总论”的专题中,主要包括中国歌剧创作生产分工定位、中国歌剧创作以及中国歌剧的构成与结构方式三个部分。林戈尔教授先对中国歌剧创作生产分工定位中的六个方面进行了细致的讲解。导演在歌剧创排中的任务是调动一切手段让观众在符合逻辑的情节中更好的欣赏音乐;编剧的任务是通过文学剧本的形式将歌剧作品的内容进行多样化的呈现;音乐写作的要求是歌剧音乐要有人物、有情节的歌唱;指挥的主要任务是严格把关乐队、演员的表达技术效果,对音乐艺术进行完美诠释;演唱者在歌剧创排中既要做到唱人物、唱情节又要做到人物在歌唱、情节中的人物在歌唱;而舞美在创排中要配合音乐、舞台在表演上形成统一的结构呈现。林戈尔教授在谈及中国歌剧创作时,重点提出要用音乐推动戏剧的发展,其实就是用歌声唱出人物、情节和故事,用故事作为载体来欣赏音乐,这也是歌剧的核心所在。最后还以音乐为核心纽带,以戏剧发展为动力,以文学、诗歌升华文学内涵这三个观点作为出发点为我们剖析了中国歌剧的构成与结构方式。在讲座中,师生们也积极的与林教授交流与互动。
最后,林戈尔教授以自己原创的民族歌剧为主,为大家讲解“中国歌剧创演体系分论”与“中国歌剧审美与作品赏析”这两个专题,并邀请了声乐系优秀老师为我们进行了现场的演唱。其中,张宇老师演唱了民族歌剧《薛涛》中的唱段《我要离去》;潘斌老师、杨俊老师以及张怡老师演唱了民族歌剧《杜十娘》中的唱段,《这赎银,我如何去筹集》、《如果没有你》以及《我仍然深深的爱着你》;史倩老师演唱了民族歌剧《卓文君》中的唱段《别动那张琴》。各位老师声情并茂的演唱将剧中角色的性格特点表现的淋漓尽致,将本次讲座推向最后的高潮。最后,本场讲座在杨晓忠教授简要的总结中圆满结束。
作者:2017级音乐学系西方音乐史研究生侯欣雨
2017.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