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首届中国(成都)单簧管风格作品比赛系列学术活动之四川音乐学学院作曲系教师新作品专场音乐会圆满成功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 2018/6/7 16:40:00
2018•首届中国(成都)单簧管风格作品比赛系列学术活动之四川音乐学学院作曲系教师新作品专场音乐会于2018年5月28日在四川音乐学院星海音乐厅成功举办。
当晚莫斯科当代乐团(Moscow Contemporary Music Ensemble)的演奏家们成功演奏了我校教师六部风格迥异且匠心独运的作品。
上半场第一部作品是敖翔副教授为纪念中国“慰安妇”之受难而创作的大提琴独奏《八》,以受难者韦绍兰所演唱的民歌构成主题材料,寄托了作曲家对于战争和暴行的控诉于对和平的憧憬;第二部作品是毛竹副教授为小提琴,单簧管与钢琴而作的《居里寺的红》,作品灵感来自于作曲家对藏传佛教居里寺的想象,其结合了木雅流派藏戏的旋律素材用三种乐器构建以居里寺为背景的声音场景。
下半场同样有四首穷工极态之作,方芳老师为低音长笛而作的《梦》以长笛来展示中国竹笛的演奏技巧,并通过扩音设备将演奏者对《梦》为题的诗文念词进行扩大化处理,以达到改变乐器音质、呼吸及音响效果的目的;施子伟教授为长笛与钢琴而作的《风•马》结合了作曲家对藏传佛教中“风马”这一祭祀文化的理解,以一种空灵的音响组合形式表现虔诚的祈祷,让听众感受到“风马”平和、吉祥的力量;第三部作品是郭元教授为小提琴而作《被拉伸的歌》通过物质经过外力作用几何感会被打破这一现象为灵感,延申至音乐素材的挤压、旋转、扭曲。作曲家以《太阳出来喜洋洋》为对象用此种外力变形之法以不同织体姿态展现歌谣被拉伸的形态与肌理变化;音乐会最后一首作品为刘奇琦老师为四件乐器而作的《未央》,作品从“未央”一词的数量、理意义与美学意义入手,试图描绘这一符号更具美学思想的特性。
当晚演出的作品大多都是以音色为主的,运用了大量现代作曲手段和演奏方法的作品,且不乏有创新尝试。值得被关注的是我校教师对于中国音乐元素尤其是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如川藏佛教与苗族舞蹈音乐的素材运用。这些精妙的结合既呈现了作曲家们高超的作曲技法,又能保留其“风土”特性。中西融合,从中能看出我校教师们对作曲技术不断探索的国际化视野,又表现出对中国传统文化、地域特色的重视。
音乐会最后全场以热烈的掌声表达对作曲家们作品的喜爱和对莫斯科现代乐团的高超演奏技术的赞叹。期待今后能与该团建立更多和合作,让各类新创作的当代音乐拥有展示的平台与机会。
文:2016级刘睿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