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11日,由四川音乐学院主办、四川音乐学院作曲系、艺术处承办的——“邹鲁先生诞辰九十五周年纪念音乐会”亮相成都城市音乐厅。本场音乐会由四川音乐学院交响乐团(成都城市音乐厅交响乐团)演奏,四川交响乐团艺术教育中心指挥何菲执棒,(原定特邀新加坡华裔指挥家刘鹏因本地临时疫情原因未能执棒),由川音附中优秀学子杨贺朝担任钢琴主奏。这场音乐会,不仅是对作曲家邹鲁先生音乐创作、作曲教学生涯的历史回顾,也是对四川音乐学院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学科建设,在音乐创作和人才培养成果方面的一次积极展示,因此音乐会也得到了四川音乐学院党委、艺术处、四川音乐学院校友会等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
邹鲁先生于1944年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四川省立艺术专科学校(现四川音乐学院前身),学习理论作曲。1950年起在四川音乐学院作曲系任教,先后担任视唱练耳、作曲与和声学教师。1954年他作为我国西南第一推荐人选,通过国家留苏公派出国考试录取之后,1954年赴北京学习俄语,于1955年9月-1960年5月就读于莫斯科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作曲系,师从苏联著名作曲家谢·阿·巴拉萨年(Сергей Баласанян)继续深造理论作曲。1960年,他学成回国并继续在母校四川音乐学院任教,期间担任作曲系作曲教研组组长,先后培养了黄万品、付晓、唐中禄、聂荣宾、毛青兰、白全贞、张光荣等一大批年轻作曲家和音乐理论人才。
本场音乐会的上半场,以邹鲁先生的《交响狂想曲》拉开帷幕。这首作品创作于1959年,是邹鲁先生在莫斯科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学习期间的重要作品之一,也是我国建国早期重要的交响作品代表之一。此作品在1963年5月,由中国著名指挥家韩中杰先生执棒首演,并在1980年再度由韩中杰先生指挥中央乐团,在中央广播电台录音,并进入全国广播联播交互节目,影响广泛并获得好评。2019年,该作品在北京和上海的“中国交响乐作品展演”中被演出,并入选中宣部2019年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全球推广出版物的殊荣。作品《花鼓迎新春》,原为一首钢琴独奏作品,后在1994年应中国著名指挥家曹鹏先生之约,由邹鲁先生之子、中国当代著名作曲家邹向平教授改为乐队版本。该作品的笔法简练、音调流畅,注重对巴蜀风俗音调韵味地把握,同时吸取了四川民间音乐的花鼓节奏,体现了作曲家在音乐语言上对浓郁的地域性风格追求。管弦乐作品《弦乐二章》由邹鲁先生的《弦乐四重奏》中的二、三乐章编配而成,总体音乐形象抒情、明朗,且乐观积极,表达了作曲家对丰富现实生活的各种细腻的心灵感受,两个乐章的速度一慢一快,既突出抒情与活泼的情绪对比,又突显出各自的鲜明个性。《交响组曲》是反映新中国早期农村风貌风情的三乐章作品,整体上交响音画特征明显。这个作品的第二乐章,其乐队音色尤其富有色彩性变化,配器手段不仅丰富灵动,且富有想象力。第三乐章是一首双主题的乐队赋格曲,这种将西方复调体裁娴熟地运用于管弦乐作品中的创作思路,不仅在新中国早期交响音乐创作中具有开创性,而且也体现出了作曲家深厚的作曲功底和驾驭大型交响音乐作品的能力。
本场音乐会的下半场,首演了邹鲁先生之子邹向平教授的钢琴协奏曲《昆仑》。这首作品创作于近两年,全曲由《帕米尔高原》、《江河之舞》、《河西悠歌》、《灵性高原》四个乐章组成,是一部融入中国西部自然风光、民族性和民俗元素为一体的协奏曲。作曲家邹向平教授想谨以此作品的首演,表达他对父亲深深的眷恋,及对父亲九十五冥诞和离世五十周年的纪念。作为邹鲁先生的后人,邹向平教授自幼生活在音乐家庭,母亲李千与父亲同窗,曾师从著名声乐教授郎毓秀先生。在如此音乐世家的点滴滋润之下,让他从小接受着耳濡目染的音乐教育。1985年他考取四川音乐学院作曲系复调硕士研究生,后留校任教,从事作曲及作曲技术理论教学工作。1992年,邹向平教授的第一部管弦乐作品《鱼凫祭-为独奏埙与管弦乐队》获“黑龙杯”全国管弦乐大赛特别奖,从此开始在我国当代音乐创作领域展露头角。1995年,邹向平教授以其创作的钢琴独奏曲《侗乡鼓楼》获得“喜马拉雅杯—中国风格钢琴曲国际比赛”第一名(该作品在2004年还入选“二十世纪华人音乐经典”作品)。1997年至1999年,邹向平教授分别获得美国“亚洲文化协会”作曲家研助金和基督教亚洲高教联合基金会资助,并赴美国迈阿密大学、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访问和讲学。回国后,他陆续创作了大提琴独奏曲《川腔》、室内管弦乐《帮、打、唱》等多部音乐作品,获得全国管弦乐作品大赛、中国音乐金钟奖等国内外作曲大奖及作品展演。作为我国当代著名作曲家,他的音乐作品交流与讲学足迹,如今已遍及美国、英国、日本、土耳其和韩国等世界多地。
父子并肩、赓续音脉!一门两代人,父亲与儿子——作为学生,曾经的他们,一位是建国前,四川音乐学院前身四川省立艺术专科学校的作曲专业优秀本科生,一位是改革开放后,四川音乐学院作曲系的首位复调硕士研究生;作为都曾远赴海外深造的作曲家,他们的音乐创作,立足于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一位在新中国成立就颇有建树,表现出学习与借鉴苏联音乐体系后,对中外音乐创作技术融合、早期中国“民族化”音乐风格的多重探索。一位至今仍是我国当代音乐创作中的多产作曲家,其音乐创作富有个性、音乐语言丰富,善于以多元化的创作思维实现对作品的当代化表达;作为四川音乐学院作曲系的教师,多年来,他们都兢兢业业担任作曲系的各种教学工作,并培养了一代代作曲学子,这些学子如今有些也成为了作曲家,还有些至今都是我国西南地区专业音乐教育里的中坚力量;作为父与子,在这个音乐世家当中,音脉永远是父子的纽带,对音乐的热爱,对音乐创作与教学的孜孜以求,永远是家学传承的永恒精神!
回溯既往,展望当下。四川音乐学院、四川音乐学院作曲系,正是因为有着一代代像邹鲁、邹向平一样的作曲家和教授们,长期奋斗在创作与教学一线,用自己对艺术的执着追求、精益求精,为学院、为作曲系赓续着优良的学术传统,正是有他们一批批作曲家、理论家的创作和教学的结晶,为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学科的音脉传承,留下了宝贵的艺术成果与精神内涵!最后,让我们再次祝贺此次音乐会的圆满成功!更对作曲家邹鲁与邹向平先生,致以崇高的敬意!
(撰稿:四川音乐学院作曲系 魏晓兰)
地址:成都市新生路6号
邮编:610021
电话:028-85430202
传真:028-85430722
地址:3522集团的新网站
邮编:610500
电话:028-89390026
地址:资阳市雁江区资州大道777号
电话:028-83436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