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10日下午,河南大学音乐学院音乐理论系主任硕士生导师康长安副教授应邀出席由四川音乐学院作曲系和研究生处共同主办的“后调性音高组织理论体系前沿讲堂”之第八讲《音乐参数的变换及其网络——大卫•列文广义音程与变换及其扩展》,此次讲座由四川音乐学院作曲系黄旭教授主持。
一、大卫•列文“广义音程与变换”理论研究导引
康长安老师首先对大卫•列文及其“广义音程与变换”理论(Generalized Musical Intervals and Transformation Theory)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作了简要概述,后引入该理论的构建基础与数学概念当中的“群理论”相关。“群”即“集合”,有四个属性:(一)封闭性:“群”中的所有元素可以相互结合;(二)结合律:例如(a+b)+c=a+(b+c),无论其中哪组元素优先相加,其结果都相等;(三)单位元:即“+0”的运算,其运算结果不变;(四)逆元:即两个元素结合=单位元。
随后康长安老师对列文理论中的基本概念进行讲解,各种元素之间的差异性可以用数理方式表达即为“广义音程”。其中特别强调的是,元素可以包括音高、音级、音色、旋律、和弦、调性、音列、音级集合等。“广义音程”的集合组成的系统称之为“广义音程系统”,其目的是研究音乐当中单一元素之间的关系;“广义集合理论”的目的是研究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关系;“映射”可以分为三个层级:map(事物之间存在某种任意关系)、transformation(映射对象只能在集合内)、operation(一一映射);“家族与集合(family&set)”即集合是家族的有限子集。
康长安老师进而阐述“广义音程系统”、“广义集合理论”和“变换网络”为列文理论架构关系的三个板块,“广义音程系统”由音乐空间、音程群、int函数组成;“广义集合理论”包含音程函数、嵌入函数和注入函数;“变换网络”是对音乐作品分析的最终呈现,其与离散数学有关,包含节点/箭头系统、变换图表/运算图表、变换网络/运算网络。
二、广义音程与变换理论应用中的程序与策略
该部分康长安老师详尽阐释了如何使用广义音程与变换理论分析音乐作品,一共分为三个步骤:(一)确立家族元素,即选定分析视角;(二)考察/设定元素间的变换关系;(三)构建变换网络,即音乐元素之间的关系图。
随后,康长安老师先以巴赫《D大调三部创意曲》(BWV789)为例,通过确立家族元素、变换关系设定和变换网络构建三方面来对其音调与声部位置组合形态以及组合形态之间变换关系进行综合考察,从而完美解释巴赫的结构构思和主题呈示以及声部位置安排上的技术与智慧。
接着以贾达群教授《弦乐四重奏》(1988)第一乐章的音高材料为例,考察乐章内各部分之间音高材料使用上的相互关系,构建以“音级集合”为节点的变换网络,探寻贾达群教授在音高材料上的方法与技巧以及在音高结构布局上的观念与智慧;同时,从对该作品音高材料使用以及音高结构布局的分析解读中,展现大卫•列文“广义音程与转换”理论应用于中国作曲家作品分析中的步骤、过程与技术策略。康长安老师分享其分析有意回避了序列音乐的分析方法,而着意于运用大卫•列文“广义音程系统”与“变换网络”理论的技术与技巧。运用列文所倾向的音级、音程以及音级集合的标记方式,而非采用福特音程级、集合原型列表所示各原型集合(集合级),且灵活运用“正、负”音程的不同来表示进行方向上的差别。
三、总结
康长安老师指出当今有一个共通的“误判”——“列文理论更易于揭示‘数理控制’的音乐作品”。但实际上,列文理论同样可以解读非“数理控制”的音乐作品。变换关系的发掘与设定,以及变换网络的形成与构建,并不需要完全基于“数字”元素。严格而言,列文理论之于中国传统音乐作品或者中国作曲家创作的音乐作品的分析,并无多少额外的附加条件和程序。列文理论的开放性、灵活性与适应性特征,致使它可以胜任古今中外大部分音乐作品的分析。
最后,康长安老师说到:“方式方法的玄妙与深奥,永远都存在最终理解和把握的可能,因此,列文理论研究与运用中的最终瓶颈,不在于列文理论中具体分析技巧把握上量的不足,而在于对音乐本身理解与感悟的错位。丰富的音乐阅历、深厚的文化修养、扎实的经验积淀,永远都是成功音乐理论研究的基础与条件,当然,也包括大卫•列文‘广义音程与变换’音乐分析理论的研究。”
撰稿:唐诗荷
指导教师:郭三刚
地址:成都市新生路6号
邮编:610021
电话:028-85430202
传真:028-85430722
地址:3522集团的新网站
邮编:610500
电话:028-89390026
地址:资阳市雁江区资州大道777号
电话:028-83436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