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是乡村振兴优质内容的提供商。”四川音乐学院城市与环境艺术研究院执行院长田勇教授这样定义高校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而这一点在川音艺谷中已经得到充分体现。
川音艺谷坐落于成都市新都区石板滩街道韩娥社区叶家大院,是田勇教授主持的四川音乐学院国家艺术基金《历史文化民村设计人才培养》项目的实践基地,也是全国首个以“大学+乡村”模式为核心落地乡村的艺术文创园区。
“川音是我们学校的品牌,艺谷代表艺术的集中高地,就像硅谷、医药谷等,艺谷是艺术家聚集的高地。”田勇教授介绍了川音艺谷名字的由来。
被问到为什么将国家艺术基金植入乡村?田勇教授表示,他们经常带学生到周围的乡村写生、调研,相比城市近郊,那里的乡村破旧、凋敝,几乎没有年轻人的身影,最终等待它们的,很可能是没落、消失。这样的情况,让他内心萌生了几个想法:高校能不能为乡村做点什么?艺术能不能为乡村带来改变?怎么能把学校的教学和人才资源带到乡村?比如通过在地的设计项目,国家艺术基金项目等为乡村振兴赋能。田勇教授的想法得到了学校的支持,也获得了当地政府的认可,在高校、地方、企业三方联动机制的共同努力下川音艺谷雏形初现。
经过4年的努力耕耘,以前的空心村变成了充满艺术感的幸福村。目前,川音艺谷已建有9个艺术家院落。画展、艺术展、雕塑展,这些以前常在城市中举办的艺术活动,在川音艺谷诞生之后开始频繁亮相于乡村。
从正式开放至今,不少来自全国各地的艺术家汇聚川音艺谷,将灵感发散于此,让多姿多彩的艺术逐渐成为周围居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事物。如今新老村民和谐融洽相处的背后,项目团队也着实费了不少功夫。
从乡村治理到园区结构、村容村貌的改变,一开始与村民的沟通并不顺利。“我们一次次去村民家做家访,跟他们一起过传统节日,还举办新老村民联欢会,这样慢慢地有了感情交流。”田勇教授团队通过打造一系列活动,让村民认可了艺术家,认可了新村民。
迎春晚会
读书会
川音的老师会定期免费教村民艺术课程,艺术展、乡村画社对村民免费开放,充分让大家体验艺术的美好。“把大家对艺术的爱,对园区和村落的爱,通过艺术连接在一起。”田勇教授也跟团队成员、高校老师、艺术家等新村民达成一致,既然选择了这个村落,大家就合力用自己的物力、资源,知识、艺术创作,来改变这个村落,振兴这个村落,真正融入其中。
除了艺术体验,如何提高村民的收入是大家最关心的问题。
据田勇教授介绍,村民的收入分为几部分:一是把房屋、菜地出租给艺术家的收入;二是在园区做后勤、园林绿化工作;三是项目团队跟村集体合作成立招商引资项目公司,村集体也赚到钱,村民每年可以收到分红。“随着园区人流量增加,没有参与土地流转的村民,只要在围墙打开一扇门,就可以做生意,这样整个村落都被带动,收入较过去明显增加。”
收入增加,人们就不必再背井离乡,村落的人开始回流。比如村民段大海曾在外打工,一年收入约7万元 。回村后,他负责美术馆等1700平方米建筑的水电维护,加上后勤等工作,每个月收入6千元左右,另外还有宅基地租赁收入,比外出打工赚得都多。“还能守着自己的家人和家乡。”田勇教授说,也有部分村民用自己打工的钱来修建民宿、开餐馆等。川音艺谷项目启动后,人们陆续回来了。
除了村民回流,还有艺术家、大学生在这里创业,人才也在振兴。比如4个大学生组成团队,在川音艺谷做高校知识产权转化工作,用艺术再现、数字打印等形式,通过版权合理使用将艺术家的作品在线上售卖,或作为伴手礼在园区售卖,效果很好。
田勇教授还介绍了“托起希望的田野”专项活动:预计今年有10万不同年龄层的学生来到,而且川音艺谷现在省级大学实验基地,估计会有十几个院校到来。“来的人越多,吃住休闲等消费越多,村民就越有积极性。”
未来会有更多的高校学生走入乡村,川音艺谷将是优秀的实习、孵化基地,一旦学生们能找到事业发展空间,就会考虑留在这里。田勇教授还介绍说:“我们还跟政府配套了400亩的人才公寓,让大学生在这里就业,在公寓居住,在共享工作室工作,人才就兴旺起来了。”
地址:成都市新生路6号
邮编:610021
电话:028-85430202
传真:028-85430722
地址:3522集团的新网站
邮编:610500
电话:028-89390026
地址:资阳市雁江区资州大道777号
电话:028-83436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