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国际音乐诗歌季活动是四川音乐学院高度整合校内创编、表演人才以及管理运营、策划组织资源,积极创作具有自主品牌和知识产权的音乐产品,引进国内外高水平艺术表演团队和艺术家,与成都市政府联手培植打造出的具有成都标志性的地域音乐品牌。在历时一个半月的音乐诗歌季活动中,四川音乐学院为成都市民和来自全国各地的音乐爱好者奉献了开幕式《花重锦官城》大型交响诗歌晚会、歌剧《薛涛》音乐会、诗意化的交响乐专场《大地之歌》、中国古诗词吟诵音乐会、中国现当代诗歌配乐朗诵会、诗乐论坛、世界经典诗歌朗诵会等,多台演出均受到省市领导和观众们的广泛好评,对推进四川省音乐产业发展、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川音的社会影响力和认可度,彰显了川音服务社会的综合实力。
一、传承民族文化 传播中国声音
川音在本次国际音乐诗歌节活动中,以国际化的视野,以国际化的方式,传播四川乃至中国的文化之声,描绘出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民族文化符号。坚持和发扬中华文化这一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精神基因和精神标识,以中国核心价值观为支撑,以古蜀、民俗、成都等为主题,结合传统诗歌和经典诗歌进行音乐创作,传播好中国声音。
9月25日,川音交响乐团和成都交响乐团奏响的音乐诗歌季重头戏——《花重锦官城》大型交响诗歌晚会拉开了本届国际音乐诗歌季序幕。川音师生参与了其中大部分曲目的创作及演出,与廖昌永、濮存昕、唐国强、乔榛、肖雄等著名表演艺术家一起带来了一场高水准的艺术盛宴,获得现场观众广泛好评。音乐会以川音院长林戈尔教授专门为此次盛会谱写的大型交响乐《音乐之都 诗歌之城》为开场。川音声乐专业优秀教师及学生合唱团分别参演了音乐会《春眠不觉晓》《江山如画》《在水一方》《壮怀激烈》《花重锦官城》篇章的演唱,包括川音作曲的曲目《大江东去》《十离诗歌》《江城子》《蜀道难》《春夜喜雨》等,还有作为压轴节目的《成都——大成之都》大型交响乐。
杨兴平副省长在观看了音乐会后评价道:“将交响乐作为一种配乐与诗、歌有机结合创造了新的表现形式,为中华传统诗歌增添了绚烂的色彩与厚重的份量,气势磅礴的交响乐配上优雅的古诗词,有创意,有想法。川音逢大好时机,必将有大作为、大发展;成都市依托川音,以音乐事业繁荣和音乐产业为龙头,将城市文化建设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川音将弘扬民族文化,传承民族艺术作为落脚点,利用国际音乐诗歌季的艺术展演平台,发挥音乐学科优势,厚植地方文艺土壤,努力营造良好民族文化氛围。10月8日,川音在杜甫草堂主办了中国古诗词吟诵音乐会,师生参与吟诵了李白、杜甫、苏轼等诗人的诗作。川音的“古蜀乐坊•箜篌乐团”和民乐团联合成都乐团担任音乐演奏,选择了现有古曲和新编配乐曲来配合诗歌的不同意蕴。音乐会不仅展现四川作为出现过许多“大诗人”的福地而拥有的丰富文化底蕴,还锻炼了学生的表演、诗歌朗诵以及朗诵配乐的能力。10月10日,由川音等单位主办的以“当代、前言、时尚”为关键词的中国现当代诗歌配乐朗诵会在东郊记忆举办,将24首现当代诗歌配以流行音乐进行朗诵。川音青年指挥林木森执棒,流行音乐学院、戏剧系等教学院系的青年教师和优秀学生带来多首脍炙人口的经典歌曲。乐团的演奏、优美的舞蹈、悠扬的诗歌朗诵让音乐、舞蹈、诗歌融为一体,充分展示了音乐诗歌的艺术魅力。
二、转换创作成果 支撑文化产业
川音以国际音乐诗歌季为契机,凭借音乐等学科的优势竞争力,以“四川音乐学院”在业界的影响力、号召力与品牌效应,结合本地文化特色,大力推出了集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为一体,以“四川风格、成都表达”为特点,具有川音自主产权的优秀艺术作品,既助力于成都标示性的地域音乐文化建设,又强力推行了“兴川、爱川”的川人意愿落到实处。
10月11日,作为国际音乐诗歌季的重要演出内容之一、川音拥有全部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原创歌剧《薛涛》第一次亮相蓉城舞台。该歌剧由国家一级作曲、川音党委书记、院长林戈尔教授与戏文系主任左芝兰副教授共同编剧,林戈尔教授担纲全部作曲。歌剧以女诗人薛涛为主角,将音乐、舞蹈、诗歌、话剧巧妙地融为一体,由《序歌》《只为母亲不再泪水满衣袖》《满目的诗稿词笺》《十离诗歌》《芙蓉花》《暗夜》等29首咏叹调和唱段组成,川音声乐一系、声乐二系和歌剧系的11位优秀中青年教师担任薛涛一角的演唱,从各个侧面塑造了一个完整而丰满的艺术形象——四川的文化名人薛涛。
观众们对该剧的创作和表演者都给予了热烈好评,该歌剧是一部具有本土特色的音乐作品和人物表现的歌剧作品,以独有的乐器,独特的音乐,独有的呈现,展示了成都跻身“音乐之都”,甚至走向世界的的独一音乐文化。同时,歌剧《薛涛》以音乐的形式宣传了川音,展示出了作为中国西部艺术高校——四川音乐学院拥有优秀、领先的原创能力和表演实力。川音积极促进创作成果的经济转化和产业发展,以四川特色的文化符号作为出发点和生长点,宣传四川文化名人,打造四川文化品牌,增强四川省的文化吸引力,助推四川地区的文化产业发展。
三、引进艺术资源 打造音乐高地
乘着我省“音乐产业发展”战略的春风,川音全力以赴为促进我省音乐产业发展逐步建设成为“中国音乐之都”,拥有更广阔的国际视野而努力。川音请进国际知名、国内权威的艺术大师、音乐名家和一流乐团,加大开放合作,构建能提升文化软实力的公共艺术空间,将音乐诗歌季打造为成都一大名片。
10月19日,荷兰阿姆斯特丹乐团携手川音交响乐团、成都交响乐团,在指挥家彼得•桑塔的执棒下,联袂我国著名女中音歌唱家梁宁、男高音歌唱家王丰以及小提琴演奏家陈响,在锦城艺术宫上演了“诗意化交响乐专场音乐会”,演奏了著名作曲家马勒创作的《大地之歌》。这是我校在本届国际音乐诗歌季中主办的“重头戏”活动之一。
《大地之歌》是马勒于1908年创作的交响性套曲,采用了七首中国唐诗的德文版为歌词,在西洋音乐史上是绝无仅有的。而这次由外国乐队来成都演奏,更是音乐诗歌季的亮点。这次高水平的交响乐音乐会所演奏的作品是经典的,演奏和演唱者都是在国内外具有相当影响力的人物,并且作品又与中国的诗歌联系在一起,有机地融入音乐诗歌季的主题内容。这种“洋为中用”、“中西合璧”的方式将“独有的深发”与“一流的引进”有机结合起来,在大艺术概念下,不仅体现了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更为成都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打造音乐之都拓宽了国际视野,营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围。
四、加强交流实践 提升办学水平
川音利用成都国际音乐诗歌季这一平台,整合专业优势和资源优势,借力世界文化与本土文化共同发展、融合创新的载体,抓牢建设具有示范效应的高水平教学区的机会,大力引进一流音乐专家、学者、院团来学校开展高品位、高水准的学术交流、展示演出等活动。加强学术交流和艺术实践,借鉴学术界及业界先进经验,更新办学理念,改革教育教学模式,不断提升办学水平,致力于培养复合型、创新型艺术人才。
10月11日,“诗乐论坛:诗意化的音乐与音乐化的诗歌”在川音大音乐厅举行。论坛邀请了著名作曲家、全国政协常委、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中央音乐学院副院长叶小钢教授,著名作曲家、中国音乐学院瞿小松教授,中国音乐美学学会会长、上海音乐学院韩锺恩教授,中国多民族文学研究会会长、四川大学徐新建教授分别作主题学术讲座。四位教授结合自己独具诗蕴的代表性音乐作品和研究成果,与来自四川大学、四川师范大学、四川音乐学院等高校的师生分享了创作心得和学术经验。
作为本届国际音乐诗歌季的闭幕式压轴演出,由川音等单位共同主办的“世界经典诗歌配乐朗诵会”于10月13日在川音新都校区精彩上演。朗诵会以川音师生为主体,川音优秀教师与著名艺术家丁建华、郭凯敏、董凡等同台朗诵国内外经典诗歌作品,川音交响乐团和成都乐团联合担任演奏。川音师生的演出饱含深情、韵味十足,以形象鲜明的声音色彩和纯熟的艺术技巧让现场观众沉浸在诗歌音乐艺术的意境中。川音交响乐团和成都乐团根据诗歌的特点,选取了二十多首符合诗词意境的配乐演奏,在著名指挥家、川音交响乐团首席指挥朱其元先生的执棒下,或轻盈婉转,或豪情万丈,让人感受到音乐与诗歌的荡气回肠。当晚,新都校区体育场座无虚席,观看演出的师生情绪高涨,现场气氛十分热烈。将这些学术交流、艺术实践活动引进学校,不仅为师生提供了近距离观摩学习和亲身实践的机会,同时还进一步奠定了川音的学术水准和在创作方面的前沿地位。
四川省确立了文化强省战略,成都市着力打造国际音乐之都,这都为四川音乐学院转型升级、全面推进“办一流大学、培养一流人才”,夯实文化产业发展创造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川音将进一步完善平台建设、进一步凸显办学特色、进一步加强人才培养,积极开拓“校地结合、产创促进、文艺繁荣、经济转化、产业助推”五位一体为核心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为推动四川音乐产业发展、文化强省建设、培养优秀艺术人才做出更大的贡献 。
地址:成都市新生路6号
邮编:610021
电话:028-85430202
传真:028-85430722
地址:3522集团的新网站
邮编:610500
电话:028-89390026
地址:资阳市雁江区资州大道777号
电话:028-83436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