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音电子音乐系教师作品、论文入选2019国际计算机年会(ICMC)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 2019/4/30 15:57:00
浏览量次
3月30日,代表业界最高水平的活动——国际计算机音乐年会(ICMC)组委会公布了作品与论文入选通告。国际评审委员会总共收到世界各地1013份作品征集,993篇论文。经过两轮网络盲审,四川音乐学院电子音乐系杨万钧作品Spring Breeze Sweeps beyond Yumen Pass入选“计算机乐队/现场编码”组、两篇论文:由陆敏捷、胡晓、韩彦敏三位老师合作的论文Creation and Practice of Fantasy Scene Music Theatre of Chinese Traditional Instruments and Electronic Music、章西月论文Primary Exploration on the Style and Techniques of Shadow of Bells, a Real-time Electronic Music Song of Hans Tutschku入选论文组。作品与论文作者将于6月16日至6月23日应邀参加在纽约大学和Abrons艺术中心举办的作品展演和论文答辩。
国际计算机音乐年会(International Computer Music Conference,简称ICMC)是由国际计算机音乐学会(International Computer Music Association,简称ICMA)主办的国际年会,是计算机音乐、新媒体音乐领域极具分量的世界级学术活动,自1974年起每年在不同国家举办。年会分为两大部分—计算机音乐学术研究论文发表和计算机音乐作品发表,被国际学界誉为“顶尖国际学术会议和赛事”。
《春度玉门》
作品征集分为独奏混合类电子音乐、视听艺术作品、多媒体电子音乐、计算机乐队与现场编码、声音装置艺术、室内乐与电子音乐等组别。电子音乐系教师杨万钧提交的作品Spring Breeze Sweeps beyond Yumen Pass(《春度玉门》)成功入选“计算机乐队/现场编码”组。
作品创作于2018年,作品立意来源于诗句“春风不度玉门关”,乐器笙是作品主要声音来源。作者采用实时编码技术,用声音和舞者的律动来控制实时影像的产生与变形,电子部分与声学部分的交织与融合,构成了色彩更加丰富的音乐形态。
作品仅用较少的声音、影像、舞蹈材料,基于实时音乐编程语言,以新媒体的形式引导观众感受玉门关经历数千年的历史变迁。
电子音乐系教师陆敏捷、胡晓、韩彦敏提交的Creation and Practice of Fantasy Scene Music Theatre of Chinese Traditional Instruments and Electronic Music(民族器乐与电子音乐“幻境”音乐剧场的创作实践),从立足“音乐与科技共融,艺术与技术并存”特征出发,介绍了融合电子音乐、民族器乐、视频艺术的“幻境”音乐剧场的创作背景、演奏与主创团队,解析了九部不同编制的作品及其实现技术。
论文在盲审阶段,评审给出了高度评价:“现代音乐不拘泥于使用传统乐器,利用戏剧、舞蹈、视觉图像、视频艺术、诗歌、灯光艺术构置的跨界艺术环境,这为现代音乐带来具有价值的启发,论文与‘幻境音乐’剧场做了出色的尝试。”
电子音乐系教师章西月提交的Primary Exploration on the Style and Techniques of Shadow of Bells, a Real-time Electronic Music Song of Hans Tutschku(汉斯实时电子音乐的创作风格与技法初探)入选。
作品深入剖析美国哈佛大学电子原声实验室主任Hans Tutschku教授为钢琴和实时电子音乐而作的Shadow of Bells,评审认为:“作者围绕一部电子音乐作品做了很好的研究与论文撰写”。
自电子音乐系从成立以来,EMD师生们一直积极参加该项赛事,每次均有作品论文入选。今年四川音乐学院电子音乐系提交的作品首次在国际计算机音乐年会ICMC入选“计算机乐队/现场编码”组,创造了专业发展的新可能,是我院电子音乐系学科发展的一次突破。
再次向所有入选作者表示热烈祝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