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道唐卡,体察学海无涯 艺术学理论系师生赴利众唐卡文化艺术中心参观学习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 2017/12/12 15:17:00
唐卡作为藏族文化艺术的一种绘画形式,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浓郁的宗教色彩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是中华民族民间艺术中弥足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宣传、保护、传承唐卡艺术,提高学生对唐卡艺术的深刻了解,丰富学生课外学习,由我校艺术学理论系硕士生导师康•格桑梅朵副教授及艺术学理论系汤伟老师带领2017级研究生和2014级本科生于2017年12月6日上午前往位于都江堰的利众唐卡文化艺术中心参观学习。此次活动内容主要参观了解唐卡艺术的制作过程及相关优秀唐卡作品,同时与该文化中心的藏族学生就唐卡绘画技术进行交流学习。
利众唐卡文化艺术中心校长、攀德唐卡艺术负责人、非物质文化遗产唐卡传承人恩珠老师带领他的藏族学生们为我系师生送上洁白的哈达,引着同学们从二楼的白描初级班参观到三楼的色彩班。随行的唐卡老师细心且耐心地为我们讲述有关唐卡绘画的技巧,唐卡绘画的矿物颜料以及经过特殊处理的画布等。随后,恩珠老师为我们展示了他得意门生的一些唐卡作品,并为我们讲述画面内容里神秘的藏传佛教故事。这些神秘又传奇的宗教故事深深吸引了我系师生,不少同学都反馈说想要学习如何绘画唐卡;想要了解更细致更全面的唐卡艺术历史。
布噶是恩珠老师得意的弟子之一,她已经在利众唐卡文化中心学习了7年的唐卡绘画。在三楼的色彩班教室陈列的唐卡半成品里,有一幅释加牟尼的画作,那就是她的作品。五颜六色的矿物颜料在洒满冬阳的画布上闪着星光,虽然是半成品,但布嘎认真且自豪地说就这也花了她一年的时间才能做到这个阶段。白描、上色、勾金线,每个阶段都要花费很长的时间,每道工序都非常复杂,每一笔每一划都严格按照量度经的标准来画。由此可见,作画时需要多么高度仔细、高度耐心地去完成。
下午,恰逢“利众唐卡文化艺术中心开办七周年庆典”,作为客人,我们也准备了许多形式多样的节目和这里的师生一同欢庆。在二十余个节目中,有唱歌、有跳舞、有古琴弹奏、单簧管吹奏、小品、街舞、也有诗文朗诵等。其中设置了抽奖活动,奖品设置丰富,特等奖是恩珠老师的一幅装裱好的唐卡作品;一等奖是三幅不同的挂布唐卡;二等奖是印有唐卡佛像的T恤;三等奖是印有手绘唐卡图案的杯子。其中我系不少同学幸运地抽得了各类奖品,由其我系本科大三的一名同学更是幸运抽得了特等奖。参加该庆典的还有西南民族大学和成都大学的同学们,以及当地附近的居民,观众为台上的同学欢呼呐喊,现场气氛非常热闹。
优秀的唐卡画师必定是一个品德良好心地善良的人。晚上,架得高高的火堆在院子里燃起了所有人内心抑制不住的激动。同学们围着火堆跳起了锅庄,欢笑、尖叫、管它节奏腔调,手牵手胡乱蹦跶肆意释放兴奋和激情。每一个人的脸上都挂着灿烂的笑容,但在靠近大门的位置,有一个着红色鞋子身穿藏袍的男同学突然面色凝重,停下舞步,敏捷且迅速地拉住前面舞动的女子,轻轻地、小心仔细地捧起女子脚边那只受伤的青绿色昆虫,仔细检查它无恙便潇洒地将其抛向空中飞走后继续舞蹈。尖叫呐喊依旧热烈、音乐舞蹈依旧欢快,大家都沉浸在欢乐里,没人看到这充满爱心的一幕,似乎他自己也没看到一样。小小的善举不是为了得到赞扬,只是因为生命都是平等的,都需要保护。一个高尚的画师,不仅仅是在他的唐卡里宣传美德,更是在他的生活里践行德美。
在做艺术的道路上,一定要坚守那颗赤子之心。离别的钟声总是来得特别早,回学校的巴士就停在唐卡学校外面不远处的坝子里。知道我们要走,藏族的同学们都依依不舍,我们又何尝不是呢?虽不舍,但他们却集体打开了手机的照明灯一路送至我们上车。透过车窗,我们互相挥手告别,那些挥动的灯光,是今夜最闪亮最美丽的星空。感动之余,更让人感叹,他们活得真实、活得纯粹。比起生活带给你的那些不如意,你面对生活的态度才是最艰难的。
利众唐卡文化艺术中心作为四川音乐学院艺术学理论系艺术教学实践基地、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在此次参观学习中,为我系学生呈现了一堂生动的、精彩的盛会。在参观感受了唐卡神秘、纯净的艺术魅力之余,还感受了藏族同学们的热情热烈和他们简单朴实的生活及他们因行称义的信仰。此次活动为我系同学今后学习民间艺术打下基础并为今后我系同学的艺术实践积累经验,同时还增进我系研一新生间的相互了解,增强学生凝聚力,为今后开展更多实践活动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