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22集团新网站(中国)有限公司


音乐学系
  
音乐学系
     News

乡情恒久远,蜀声永流传——听“陈香莹四川汉族民歌专场音乐会”有感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 2011/11/14 16:15:00   


“唱到竹枝声咽处,寒猿暗鸟一时啼。”这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曾对四川川东一带“竹枝”山歌的描述。四川民歌历史悠久,而在巴蜀之地学习与生活了近六年的我,却没有机会听过一场真正的四川民歌专场音乐会,实为憾事。当得到导师甘绍成教授的赠票时,心中倍感兴奋。终于,怀着激动的心情,我去领略了那民族艺术的醉人之美。 陈香莹是四川音乐学院声乐二系讲师,先后师从黄文宇、刘崇义、郑玉华、靡若如等声乐教育家。曾系统地学习过美声唱法、民族唱法,还有两年学习戏曲、曲艺的经历,掌握了不同曲风的歌唱技巧。她参加过多次大型演出,也屡次在各类声乐比赛中获奖。曾在2010年的“加拿大国际艺术家音乐大赛”中,获中国民族声乐一等奖,并于2011年8月应邀,赴加拿大多伦多举办了个人独唱音乐会,受到观众高度赞扬。在陈香莹的音乐历程中,洒满了艰辛的汗水和欢喜的眼泪,也印证了她对声乐艺术事业的热爱与执着。 此次音乐会既受到专业音乐人士的关注,也引来了各类音乐爱好者的争相捧场,社会反响颇高。演出在热烈的掌声中,取得了圆满成功。作为在民族民间音乐领域中学习与研究,并有过声乐学习历经的我,也从中有了很多收获与感想。 一、 形式新颖 曲目丰富 笔者见过众多华丽壮阔或富有悬念的音乐会开场,却未见过如此特别的开场:一位身着汉族民间服饰的老艺人,唱着高亢宏亮的山歌走上舞台。“山歌本是古人留,留给后人解忧愁……”十足的中气、矫健的步伐,一阵浓郁的四川民间风情立刻弥漫了整个音乐厅。观众们看着台上随意、朴实的打扮,聆听着那未经修饰,自然而高亢的嗓音,却丝毫没有觉得与这华丽庄严的音乐厅格格不入。演出就是在这样亲切、自然的气氛中开场。默契、专业的小合唱,清亮甜美的童声,声情并茂的独唱……从节目单的设计到整个演出形式,都给人以新颖独特之感。 整场音乐会时长不足一个半小时,却可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音乐会集独唱、男声小合唱、女声小合唱、童声合唱、男女声对唱、领唱、齐唱等多种演出形式,综合了四川川北、宜宾、松潘、西昌、川南、安县、广元、泸县、秀山等地和重庆的三十首民歌,并邀请了钢琴和民乐乐团伴奏,构建出了一台民风浓郁、多姿多彩的演出。音乐会中三十首民歌风格各异,有山歌、小调、风俗歌、儿歌以及创作歌曲,如《尖尖山》、《摘菜调》、《黄杨扁担》、《数乖乖》、《乐山风景画》等,其中让我印象最深的要数一首宜宾民歌《螃蟹歌》,该民歌是由唱开场曲的宜宾著名老一辈民歌手郭孝荣领唱,男声合唱。幽默诙谐的曲调和歌词,加上演员们绘声绘色、形象生动的表演,让台下的观众们在聆听音乐的同时都纷纷露出了喜悦、轻松而无忌的笑容,观众们无一不被引入到那多彩的四川民俗当中,煞是精彩。 二、 声情并茂 以情感人 音乐会近一半的曲目都有陈香莹的演唱,其中11首为独唱曲目。陈香莹的演唱细腻深情,从音色上看,柔和宽广的声线使得陈香莹对不同音域和风格的民歌,都驾驭得轻松自如;从对歌曲的处理上看,陈香莹必定为其下了苦功,流畅娴熟的技巧、细腻得当的处理为她的演唱增添不少专业色彩,从她的第二首独唱曲已初显端倪;从表演上看,音乐会中的每一首歌曲,陈香莹都表现得入情入境,加上自身又是四川本地人,想必从小受着四川民歌熏陶的她在理解作品上也有着深入与独到的一面。 若论“情”,在陈香莹演唱的众多民歌中,笔者最为欣赏的是其中两首:川南民歌《摘菜调》和重庆民歌《大河涨水浪沙洲》。《摘菜调》是一首典型的小调,该曲表现情绪轻松、喜悦,曲调柔和婉转、轻快活泼,确适合陈香莹柔和细腻的嗓音所驾驭,配上她那朴实自然又不失韵味的表演,观众们仿佛看到了蔬菜满园,农家女孩儿激动、喜悦来摘菜的美好画面。演唱《摘菜调》时,陈香莹采用了地道的四川方言,大大增添了歌曲的地方色彩,在歌曲的跳音、长音、滑音、重音等地方,陈香莹也作了细致而特别的处理,真情歌唱的同时,恰如其分地展现了歌曲欢快活泼的音乐特点。《大河涨水浪沙洲》则是截然不同的风格,该曲表现情绪忧伤又带有女性刚烈不阿、敢爱敢恨的个性,旋律缓急相间、音域跨度较大,于是在强调情绪的同时对气息的流动性和控制力也有着很高的要求,这点上,若无扎实的声乐技巧想必是难以胜任的。演唱该曲时,陈香莹饱满的情绪在其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情之所至,她突破了前面演唱时柔美的声线,发挥了她对气息较强的控制,从声音上准确地塑造了人物性格,无论对音色、共鸣或是情感都处理得入纹入理,得体得当,让人们体会到了“情”在音乐中带来的强大魅力。 三、 继承传统 彰显特色 四川汉族民歌是我国著名民歌之一,因旋律朴实、优美,地方色彩浓郁,与生活密切联系而为人们所熟知,它以其丰富多彩的内容和形式,风格各异的曲目,一直被当地乃至全国看作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此次音乐会之前,陈香莹请教了很多老前辈,得知四川有很多好听的民歌,但这些民歌没有得到很好的推广,年轻一代几乎不会唱,造成很多传统民歌近乎失传。陈香莹说:“我是四川人,我又是从事民族声乐的专业人士,怎么能够不唱我们四川本土的民歌呢?我有这个责任和义务去传承发展四川的民族民间歌曲!”自2007年第一次有了要举办四川民歌专场音乐会的想法,陈香莹便开始四处寻访老艺人、老歌手和老艺术家,收集各类四川民歌,期待着以音乐为纽带,将家乡文化继承并发扬出去。此次的音乐会,是陈香莹数年来梦想的实现,是她多年来付出的回报。 四川汉族民歌按体裁分为山歌、号子、小调、风俗歌和儿歌五类,音乐会中,除了号子之外,陈香莹都将其他各类民歌给予了一一地展现。经典难忘的历史民歌,活泼纯真的儿歌,辛勤欢快的劳动歌,情深意切的抒情歌……三十首民歌各具风格、各具特色,曲曲都诠释着传统艺术的美,让观众们在这样一个民族艺术之夜,领略了四川民间的风土人情,神游了天府之国的秀丽风光。陈香莹在继承了优秀文化传统的同时,也尽自己的努力彰显了绚丽斑斓的民族民间特色。 此次音乐会在陈香莹及各位演员的努力,学院领导、老师和学生的关注及支持下取得了圆满成功。鉴于此次音乐会,笔者对陈香莹的演唱和她为家乡贡献力量的精神表示由衷敬佩。音乐会格调朴实、清新,表达情感真挚,即使与华丽耗资的大型晚会相比,其带来的民俗气息和文化辐射力也毫不愧色。当然,音乐会中也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问题,笔者就此提出几点看法: 1.演唱中本土音色有所丢失。经历了民歌与美声综合学习的陈香莹,由于演唱中过多注重美声唱法的专业技巧,以致丢失了一些四川民歌里本土音色原汁原味的特点。虽声乐教学中常强调,不能把美声、民族唱法割裂开来,但在演唱本土民歌时,若能多注重一些原始特色元素,便更具韵味纯正之感。在这一点上,开场献唱的郭孝荣老前辈则更加具有四川民歌的原生态特色。对此,建议陈香莹在四川民歌的演唱中,多保留一些本土的音色或发声方法,让之与专业技巧更加有机地结合,使演唱尽善尽美。 2.音乐会部分曲目伴奏欠佳。乐队的配合对于演唱极为重要,担任此次音乐会伴奏的民乐队,伴奏中音量过强,近乎压过人声,整体缺乏默契,一些地方甚至出现了节奏错乱现象。例如音乐会中的第13首歌曲:宜宾民歌《绣荷包》,伴奏声部在“模唱”人声旋律时,音量过强,“模唱”的切入点也未准确把握,此外伴奏的整体节奏稍显拖沓,打击乐相对明显。建议乐队伴奏时控制音量,加强整体和谐感和动力感,并希望在今后的演出中,演唱和伴奏能多加排练,避免配合上的失误。 3.演出中连贯性和完整感不足。音乐会的整体形式和内容如果说有可改进之处的话,只据此次音乐会时长和独唱曲数目来看,笔者认为尚可取消中场休息时间,以增强整体感和连贯性。当然,若是今后举办的四川民歌专场音乐会能在演出中加入此次没有出现的号子类歌曲,便会让音乐会显得内容饱满,形式完美,没有遗憾。 总体来说,陈香莹此次音乐会是值得肯定与赞赏的,虽其中还有待完善之处,但比起音乐会整体艺术效果和带来的文化影响力,则瑕不掩瑜。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当我们说到传统民歌却已不能自如唱出的时候,我们是否该有所思考?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让我们骄傲的本土音乐文化,今天乃至将来,我们怎能不为之做些什么? 指导教师:甘绍成教授




 武侯校区

地址:成都市新生路6号
邮编:610021
电话:028-85430202
传真:028-85430722

 新都校区

地址:3522集团的新网站
邮编:610500
电话:028-89390026

临空校区

地址:资阳市雁江区资州大道777号
电话:028-83436048

 招生电话:028-85430270 / 85430022

  研究生招生咨询电话:028-85430277

  艺术考级咨询电话:028-85490737 13060008118
 

请关注微博       请关注微信

3522集团的新网站版权所有© 2013       ICP备05016678号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