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四川音乐学院作曲与作曲理论系列学术讲座 《戏剧中的音乐,音乐中的戏剧》——浅谈我的音乐剧创作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 2017/10/31 16:27:00
2017年10月25日上午,四川音乐学院作曲与作曲理论系列学术活动的第七场讲座在学院梧桐楼三楼学术报告厅举行,由上海音乐学院音乐戏剧系主任赵光教授主讲,题为“《戏剧中的音乐,音乐中的戏剧》——浅谈我的音乐剧创作”。四川音乐学院作曲系杨华副教授对赵光教授进行了简要介绍。赵教授,作曲家,博士。上海市人大代表、民盟上海市委常委,上海音乐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音乐学院音乐戏剧系主任,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剧中心(筹)主任,中国音乐剧研究会教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音乐家协会流行音乐学会理事,上海音乐学家协会流行音乐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代表作品:《致世博》——中国2010上海世界博览会主题歌、音乐剧《楼兰》、音乐剧《海上音》等。
本场讲座主要以赵光教授的音乐剧创作经历为主,围绕他的两部音乐剧作品《风中丽人》与《海上音》进行讲解与分析。赵教授首先提到音乐剧作为一种合作的艺术,身为作曲家要与编剧、导演、编舞等共同讨论剧本,相互协作。音乐剧同时也是当代音乐的戏剧艺术,音乐剧中的音乐作为戏剧中的音乐,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随后,赵教授对两部作品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讲解,音乐剧《风中丽人》于2016年8月13日在上海美琪大戏院首演,音乐剧《海上音》于2015年在上海兰心大戏院首演。
《风中丽人》的背景取材于中国著名舞蹈演员、电影演员杨丽坤的故事。运用音乐剧的形式,将杨丽坤跌宕的一生展示给大众。赵教授播放了该剧中的片段,并对其中的一个舞蹈与合唱结合的部分《群魔》进行了分析。他提到在创作中,会不自觉的将自己所掌握的熟悉的手法运用进去,在这一部分中他采用了多调性纵向的叠置与远关系调移调的手法,这种做法在通俗音乐剧中是非常少见的。赵教授进行了现场的演示,并表示对旋律的处理是为了戏剧关系的平衡,大幅度的音乐跨度是为了增加戏剧的感觉与紧张度。音乐剧的音乐作为现代都市的音乐戏剧语言,流行音乐的元素在其中是不可缺少,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也成为了音乐剧的重要标志。
《海上音》是以20世纪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抗日战争为时代背景展开创作,讲述了避难于上海的犹太音乐家与国立音专(上海音乐学院前身)的渊源。故事架构在虚构中巧妙地融入了历史事实,一位犹太音乐家与女学生间的爱情故事,剧中犹太人每周四聚会所在的犹太俱乐部,如今是上海音乐学院的音乐厅。赵教授提及在他的创作中,对于音乐剧中唱段的写法要将节奏因素与风格相统一,注意节奏模式的重要性。贯穿戏剧当中的器乐主题动机,可能不是在唱段里。在一般群舞段落中,要将唱段与舞蹈在特定戏剧情境下运用合适的律动,把器乐的创作贯穿,舞蹈融入在戏剧中。如当中第八首《新规定》,先是日本人小野太郎的主题形象出现,进行彬彬有礼的自我介绍。赵教授采用流行音乐节奏的处理贯穿该主题。他认为音乐戏剧的创作中大部分作品还是需要主题与动机的贯穿,人物大多都具有一定的主题形象。在大量的人物对白中背景音乐可能就会作为贯穿性的主题。在舞蹈部分《上海的夜》中,背景是犹太音乐家带着女学生出逃。唱段中结合了器乐性思维,当中有动机化主题的出现。
通过对两部音乐剧作品的分析,赵光教授表示音乐剧中音乐的运用是非常灵活的,其中还要包括转场与过渡的问题。在戏剧中贯穿的音乐主题,随着情绪的发展,逐渐与戏剧性相结合。音乐剧的创作就是要坚持现场乐队,剧场艺术是一种交流的艺术,是声光电的结合。
在讲座的尾声,赵光教授不仅与在座师生交流了他对音乐剧的创作体会还对现场提出的相关问题进行了解答,如以中国故事为背景的音乐剧中能否运用民族的曲调?赵教授认为音乐剧离不开流行音乐的元素。即使它的模式是国际化的,但是在将来,一定朝着寻找中国元素的方向去努力,这就是为什么要进行原创音乐剧的原因,要保持舞台艺术的原创。在《风中丽人》中也运用了很多云南的音乐元素。音乐剧是现代的,也不能避开国际化的语言与流行音乐的元素。他还表示希望将来可以看到更多的如“小剧场”形式的艺术化戏剧。
作者:2015级音乐学系西方音乐史研究生张婧雯
2017.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