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22集团新网站(中国)有限公司


作曲系
  
作曲系
     News

2023成都当代音乐周丨沈纳蔺:《超越联觉——从音乐到图形,再回到音乐》

来源:本站     作者:管理员    发布时间: 2023/12/2 15:54:26   


专家简介:沈纳蔺,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新西兰籍中国作曲家,新西兰作曲家协会会员。获中国四川音乐学院音乐学士学位、新西兰维多利亚大学硕士学位(MMus)、博士学位(PhD)。先后师从姚以让教授、高为杰教授以及杰克·波蒂教授。他的音乐创作深受中国民间和戏曲音乐的影响,具有跨文化音乐的风格特征。其作品曾参加澳大利亚墨尔本国际艺术节、新西兰威灵顿南太平洋音乐、香港国际现代音乐节、北京中央音乐学院世界音乐周、台北亚洲作曲家联盟亚太音乐节;以及墨尔本作曲家联盟的“室内乐新作品”音乐会、新西兰音乐学院“中国跨越”音乐会、杭州现代音乐节《浙音之声》音乐会等。

 

2023年11月16日,来自浙江音乐学院的沈纳蔺教授应邀出席2023成都当代音乐周,带来了以《超越联觉——从音乐到图形,再回到音乐》为题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由四川音乐学院作曲系高畅教授主持,在讲座开始之前,沈纳蔺教授回忆在川音求学时光,与曾经的老同学合影留恋。

沈纳蔺教授围绕建构一门新颖、跨越、交叉的课程,在提及浙江音乐学院研究生选修课—《超越联觉:音乐——绘画跨学科理论与创作实践》中,沈教授引用三位专家的语录,周文中:“对作曲家(艺术家)的教育必须彻底地重新审视、重新建构。”贾国平:“思考未来的出路和走向,赶上世界发展必然的格局与潮流。”姚以让:“我们把审美育人和培养创造力结合起来,作为艺术教育的总目标。”为当下在浙江音乐学院该课程建设中相关问题的思考,并通过“从音乐到图形,再回到音乐”的实践,从而形成了本次讲座的主题。

一、契机

沈教授2018年与常嘉煌研究员开始在浙江音乐学院探索音乐-绘画“智性的联觉艺术”(Intellectual Synesthesia Art))的路径。通过不断的理论研究与实践,进行了一系列的创作项目:

No.1:《晨景》和《山魔王》音乐选用格里格管弦乐组曲;

No.2:《我们的星球——绿色希望之路》(音乐选用斯美塔纳交响组曲《沃尔塔瓦河》),2019年3月11日,常嘉煌教授在联合国环境科学政策和企业论坛第二届全球会议闭幕式现场创作;

No.3:《音画飞鸿–下四川》(音乐选用沈纳蔺无伴奏合唱《下四川》)为纪念常书鸿先生逝世25周年。2019年6月23日,在杭州宝龙艺术中心现场呈现;

No.4:《红旗颂》音乐选用吕其明的同名管弦乐序曲;

No.5:《丝绸之路》音乐选用喜多郎的同名电声乐队乐曲;

No.6:《钱江潮》音乐采用贝多芬第七交响曲第一乐章等等。

二、传承

沈纳蔺教授介绍了他在跨步、跨文化以及跨学科方面的思考,传承和得益于他的三位作曲老师——姚以让教授(川音就读时期)、高为杰教授(川音就读时期)与杰克·波蒂教授(维多利亚大学音乐学院就读时期)。

三、跨学科理论探讨

关于跨学科的探讨:超越联觉——在音乐与绘画跨学科理论和创作实践中,音乐里面的抑扬顿挫、节奏感、结构感、色彩、情感、力度给予绘画者无限的灵感以及想象空间;反过来绘画或图形也在作曲家的心中设置了一个预案,作曲家的心有了方向,也就有了前进的动力,作品的生命力就得到了保障,更好的促进了音乐的发展与创新。

 

跨学科理论探讨涉及音乐的属性、格式塔心理学、接受美学、音乐美学中的他律论与自律论、音乐的本质与二元性等方面。

正如高为杰教授所说:“好的音乐(艺术音乐)是道器合一,神形兼备的。什么叫“道”?“道”就是思想,就是观念。一个作曲家在创作中,一定包含了思想、观念。同时又有“器”。什么是“器”?“器”就是工具,就是手段,技巧,这二者是合一的。“神形兼备”,“神”就是精神,灵魂。情感,灵性,想象力,都源之于“神”。“形”就是音乐外部表层的运动形态与结构形式。二者兼备,就使音乐成为一种有意味的形式。因此,音乐是人类为了实现对其内在生命的表达与交流而创造的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高为杰《道器合一,神形兼备》)

对音乐属性的探讨,从源头音乐的“本”、“质”特征入手,认为“静态音乐形式”——乐谱(视觉艺术与理性的凝固)它永恒静止和不变的形式而存在。并以严谨的逻辑思维和“神秘的声音外化”的形式表现作曲家心灵的世界,我们通过对文本中,音乐的材料与结构的解析,把握音乐语言、情感表述和艺术风格的特点等。“动态音乐形式”——声音(听觉艺术与心灵的想象)。在时间过程中展开,并且能够直接撞击心灵并引起聆听者微妙的情绪状态的变化,因此,它在表现人类情绪活动的微妙性、敏感性与过程性方面是任何其它的艺术形式所不能与之相比的。杰克·波蒂说过:“音乐,也如声音,是如此的神秘,瞬间即失,无形无影,如此有力量的移动却又如此的不可捉摸。在我看来,音乐是神奇的操控艺术,一种‘性’的替代物,以解除诱惑。”

四、理论与创作实践

该课程创造性的实践部分设计为“实验作业”,并指定新西兰作曲家约翰·普萨达斯(John Psathas,1966-)的弦乐四重奏《灌顶》(Abhisheka)为所有学生作业的唯一的音乐作品,进而引导学生探究和挖掘音乐特性中的抽象和多义的各种可能性。本课程在进行音乐分析的基础上,要求学生们解构音乐的材料与结构、倾听和感悟音响,并在此过程中,以视觉方式通过图形乐谱解读作品,在“不设限”的情况下去捕捉心中关于音乐的完形“轮廓”。最后,他们将选择以绘画、舞蹈图谱、演奏图谱以及图形乐谱等各种视觉形式呈现他们自己的作品。

五、超越联觉

通往联觉的跨模态思维:我们采用二十世纪今具有代表性“图形乐谱”(Graphic score)作为音——画联觉的“中介”,从另一维度探究图形元素与声音(音乐)元素的对应关系。亦如珍妮·麦克劳(1941-2022) 所说:“我们对灵性复制体验的丰富性,可通过更具体和细微的感觉、味道、颜色、气味、暗示——也就是通过(音乐中)调性达成的。个体性化的“内相”,即视觉元素的完型形式——格式塔。完成于个体的内心转换,是一种跨模态的、潜意识的心理旅程,最终将以视觉的形式呈现出来。

自2021年起,作曲专业的研究生们从自己或者他人的绘画作品中获取灵感进行作曲,舞蹈、声乐演唱专业的研究生开始了音乐、绘画、再回到音乐的双向艺术实践。

六、总结

超越联觉——从音乐到图形,再回到音乐,围绕建构一门新颖、跨越、交叉的课程,主要培养艺术生的创作力和想象力,促进各学科的融合与发展,培养创新思维方式,最终实现音乐与其他艺术形式的联觉反应。促进了审美的发展以及培养创新精神。

七、提问环节

高畅教授:本次讲座非常精彩,对作曲系的同学来说非常有用,开发了作曲同学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请问一下您的这门课程主要针对是什么专业的学生?想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

沈纳蔺教授:这个课程的总目标是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针对所有学艺术的同学,促进他(她)们想象力的开发,学美术的同学也可以借助音乐得到心里的那个“形”,反过来作曲的同学也可以借助绘画作品获得那个“声”,创造我们的音乐,在这一点上,用了我们作曲技术理论中关于音乐分析的原理进行扩展、抽象化了,图像乐谱的例子就是很好的说明。用绘画、视觉的形式表现音乐,它不是应用性的课程,它是一种美育、创造性思维的课程。

现场学生:我在作曲的过程中先构图,再转化成我的作曲作品,但从画作中创作音乐动机,是个难点,这个问题该怎么解决?

沈纳蔺教授:其实你的实践非常好,有些前辈作曲家就是预先设计图像草稿图或不同的颜色来创作音乐,比如潘德列夫斯基就经常采用这样的方式创作。这样的方式是很不错的,至于怎么从草稿图获得灵感,这个是作曲家的事情,策略就是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我在川音就读时期,高为杰老师就告诉我,作曲家内心要有一个“内在解构”,至于怎么外化它,完全靠作曲家对“声”的音乐感受,但是,有形和没形是完全不一样的,所以这位同学的创作方式值得大家学习和借鉴。另外如武汉音乐学院的彭志敏老师也强调作曲家的预案和预制,再进行自己的作曲,这样内心就会有了方向,也是作曲家的谋略。

 


                                                                                                                                                             作曲系

                                                                                                                                                         2023.11.30





 武侯校区

地址:成都市新生路6号
邮编:610021
电话:028-85430202
传真:028-85430722

 新都校区

地址:3522集团的新网站
邮编:610500
电话:028-89390026

临空校区

地址:资阳市雁江区资州大道777号
电话:028-83436048

 招生电话:028-85430270 / 85430022

  研究生招生咨询电话:028-85430277

  艺术考级咨询电话:028-85490737 13060008118
 

请关注微博       请关注微信

3522集团的新网站版权所有© 2013       ICP备05016678号
Baidu
sogou